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淤泥變黃金 再生商機數10億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地區水庫淤積問題嚴重,清除淤泥所費不貲困擾相關單位,由國科會補助中興大學土木系顏聰教授領導的產學合作計畫團隊,成功研發出將水庫淤泥再生製成高附加價值建材,這個淤泥變黃金的計畫,具資源再利用的環保效益,除可供國內建築業使用外還可外銷,估計未來每年商機達到數十億元台幣。

參與這項計畫的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陳豪吉指出,淤泥燒製後可製成輕質骨材或輕質骨材混凝土,輕質骨材具有質輕、隔熱、隔音、耐震、防火等優點,可應用於房屋建築與營建工程上,不僅減輕建築物重量,並具有冬暖夏涼的特色。

陳豪吉說,與研發團隊合作的民間廠商,預計明年即可開始量產供應輕質骨材,屆時供應的輕質骨材,價格僅有目前市價一半;目前國內一○一大樓已採用輕質骨材,國工局明年計畫在南投興建的預力混凝土橋,對使用輕質骨材興趣濃厚,預計將成為國內第一個使用輕質骨材的公共建設。

根據經濟部水資源會統計,台灣六十九座水庫均有淤積問題,總淤積量高達四億七千萬立方公尺,超過一座翡翠水庫蓄水量,而台灣水庫每年增加的總淤積量大約一千四百六十萬立方公尺,等於一座明德水庫有效容積,尤其今年颱風造成石門水庫淤積大增而影響桃園地區供水問題,更凸顯水庫淤積問題刻不容緩。

顏聰說,政府已訂定完整水庫清淤計畫,但清除淤泥若不妥善處理,可能變成二次污染,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燒結為輕質骨材。

台灣土質主要屬於頁岩、泥岩,沖刷後淤積在水庫的淤泥,陳豪吉指出,台灣水庫淤泥相當適合燒製為輕質骨材,這是台灣得天獨厚的條件,以日本為例,雖然每年生產六十萬至一百萬立方公尺的輕質骨材,但卻是炸山作為原料來生產,台灣卻是現成的材料,且若從水庫取出淤泥,政府還需補貼處理經費,可謂一舉兩得。

陳豪吉接著表示,目前國內使用輕質骨材的用戶並不普遍,而且大都從日本、歐洲、中國進口,一立方公尺至少三千元台幣,未來台灣廠商自己生產,一立方公尺可降低至一千五百元至二千元台幣,將可降低建築成本,而且除了供應台灣需求,還可以出口至其他國家,商機可期。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