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看中國 人口老齡化 環境污染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訊】

連接收聽

隨著天气轉涼、圣誕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當我們開始忙著為親朋好友選購各式各樣精美的圣誕禮品的時候,曾經想到過制造這些商品的工人嗎?現在,這种主要靠人工的商品,有許多是由中國輸出的。法蘭克福匯報報道了深圳制作圣誕商品的工厂中的見聞:“圣誕節產品必須完工,這些來自各省的男女民工每天在流水線旁工作12個小時或更長時間。他們做計件工作,縫制洋娃娃的衣服或裝配電子線路,并用机器融化塑料部件,同時也就吸入了有毒的蒸气。夜間,他們疲憊不堪地倒在床上,宿舍里擠得滿滿的,厂主把他們鎖在這些宿舍里。

今年德國家庭中圣誕樹下的玩具中,有一半來自這樣的工厂。工人的工作條件極其殘酷,這些從內地貧困省份招來的工人掙的錢大多低于法定最低工資標准,往往每月只有三百元。從六月到九月的旺季,他們常常每天工作到深夜,連續几個星期沒有休息。”

在這樣的勞動條件下,工人倒斃在流水線旁的事時有發生。2001年國際玩具工業總會規定了保障工人福利的最低標准。在中國設厂的德國查普夫玩具公司是這樣做的:“查普夫是在其所有中國工厂執行國際玩具工業總會標准的唯一德國企業,并持有證書。這里工人每周最多工作68小時,除了最低標准的480元月工資外,還有加班費。車間通風良好,八名女工合住一個房間。”這就是工人待遇相對較好的公司的情況,那么其余的工厂就更不用說了。

“中國人口的老化比起任何一個工業國家都來的迅速。由國家下令實施的計划生育,更強化了原來單純因為平均壽命延長而引起的人口統計學上的這一趨勢。這一趨勢以及近年來的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使中國在養老問題上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新蘇黎世報在一篇題為“中國人口統計學革命”的文章中提到養老問題成為中國的新任務。該報寫道:“中國作為一個高度文明的國家擁有善待老人的傳統。在儒家文化中,因為特別尊敬長者的緣故產生了世代互相尊敬的規則,這种沒有明文規定的古老契約基礎,已經由于人口統計學的革命被一掃而空。在過去25年中,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大幅提高,根据聯合國的統計為平均72歲。更值得注意的是出生率的銳降。1970年時每個育齡婦女平均生下5.8個小孩,如今只為1.3個小孩。根据人口學專家的說法,中國人口統計學上的發展只經過一代人就達到西歐國家一百年才會面臨的困境。”

新蘇黎世報還提到中國政府當年實施計划生育,确實有它正面的意義,比如抑制人口的膨脹。當年實施計划生育的那一代人,如今已經到了退休年齡,可是誰來照顧他們的晚年呢?新蘇黎世報提到了4-2-1制,所謂的4-2-1制內容就是說:

“當年在計划生育時代生下的小孩如今已經邁入成年階段,他們几乎每一個人都得養活2個父母,4個祖父母。這樣的任務對這些人而言不只是物質上也是精神上的負擔。而城市的現代化導致更多的人只愿意組織自己的小家庭,摒棄了儒家文化中推崇的三代或者是四代同堂的文化。在報章雜志中,關于所謂“空巢”的老人問題一再被討論。”

“不久我們就會知道那些悲觀主義者的說法是否有道理。根劇悲觀主義者的說法,在獨生子女家庭中長大的小孩特別自私,因此他們不愿對照顧老年人盡義務。如果真的如此,中國的社會架构實際上正面臨瓦解。而且數十年來由政府統一規定的公有化制度,也由于私人財產的累積和財產繼承而面臨崩潰。”

俄羅斯「消息報」的經濟欄目日前以「中國將為『經濟奇跡』付出可怕的代价」為題目發表文章,文章從側面反映了俄羅斯民眾對于中國經濟的看法。
文章寫道:中國經濟變革的巨大幅度可能也只有它所帶來的問題和威脅与之相當。在這些問題和威脅中,環境的保護問題最為尖銳。

無數排灰色的厂房和多層住房吸收了無數農村來的移民,在今后的25年內,將有大約4億農村人進入城市。他們將需要道路、房屋和相應設施。

中國的經濟爆炸使得過去自給自足的經濟,現在不僅開始進口糧食,而且進口其他的資源,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銅、鋁、水泥的進口國,而且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中國能源的75%仍然依靠煤。但是政府在應對越來越多的停電問題時,仍然決定興建更多的煤電厂。這只會導致有更多的空气污染和更多的酸雨落到中國公民頭上。

北京正在努力与空气污染作斗爭,鼓勵居民使用液化气而不是煤來取暖,但同時向街上投放越來越多的汽車。中國的汽車數量每几年內就實現翻番,如果有一天,中國也達到美國的人均擁有汽車數量,他就不得不為6億輛汽車找到停放的位置,而這已經超過了目前世界上汽車的總數。

所有問題中最嚴重的,就是缺水和水的污染問題。「我年輕的時候,到處是水」女作家戴晴(音譯)回憶道。「以前北京的郊區到處是水,而現在离我們最近的水是在100米的地下。」

戴晴(音譯)本人參加了史無前例的反對「三峽工程」的行動。目前已經接近建造結束階段的「三峽工程」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之一。但是戴京表示,「三峽工程」目前已經導致了諸如洪水等嚴重問題。它的上面是重慶市,那里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由于重慶市的排污管都是通向河里的,所以在旱季,水流不足以迅速運走污物時,人們的健康就會遇到問題。

中國的經濟改革幫助了億万的民眾,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但同時,當我們仔細地看一看這個「經濟奇跡」給環境所帶來的負面作用,我們不應該無視它的嚴重性。

据 BBC報導,麥克· 馬,一位環境保護方面的專家親自看到:中國工人們在一個塵煙滾滾的,黑暗的,但卻是裝備著現代化歐洲設備的厂房內辛苦地工作著。「很多著名國際集團在中國的生產車間的環境保護和工人工作環境,同中國當地的車間是一個水平,他們只是在用最捷徑的辦法,用最快的速度在賺錢。一旦發現環境或其他問題,他們就迅速的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西方媒體看中國-兩岸關系 對華武器禁運
西方媒體看中國(99)“中國農民調查”獲國際大獎
西方媒體看中國 中共權力移交 民眾上訪
西方媒體看中國 汽車工業 經濟競爭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