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觀天象機構──欽天監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11月3日訊】古代的人們相信,凡是即將發生的災難,上天都會透過天象變化提前示警。從人類社會開始的那天起,就有了對天體現象的觀測。

古代埃及人是根據太陽和天狼星同時在地平線上升起的時間來確定尼羅河的汛期;兩河流域--即今日伊拉克境內,最壯觀的建築物,是觀察天象的天文台;而中國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世界上最早的星象圖。因而,中國從夏、商、周一直到明清,都設有觀察天象、預測上天意志的部門和官員。

明代從事這項工作的是欽天監。這是一個帶有一定神秘色彩的部門。明初沿元代之舊,稱太史監,後改太史監為太史院,再改名欽天監。為了探測上天的奧秘和意圖,欽天監在北京和南京的東南都建有觀象台,台上備有渾天儀、簡儀及其他設備。

由於該監專業性強,故監官不得改任其他衙門,子孫世襲,不得改從他業。在監官員上自五官正、五官靈台郎、下至司歷、司晨、博士,以及天文生、陰陽師等,一方面要恪盡職守,觀察天象、修訂曆法,為大營建、大征討以及皇帝的冠婚、陵寢等選寶地、擇吉日,另一方面得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在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中,天文曆法是最先進的領域。根據欽天監的觀察和各地奏疏,《明史》的《天文志》、《五行志》記載了大量有關太陽黑子活動、日蝕、月蝕、流星及流星雨、隕石及隕石雨、彗星、「天鼓鳴」及其他異常天體現象。

自古以來,人類是敬畏天地的。沒有天地,也就沒有人類。太陽、月亮、晝夜、山川、河流、花草、樹木,賦予人類生存的環境;天地、四季、生物的運行決定人類最基本的生活規律。源遠流長的文化告訴人類行為的準則。任何天體的變化和異常都和人類息息相關。──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瑞典研發高效便宜可充電鋅電池 彌補鋰電池缺點
哈勃揭示NGC 2005球狀星團為宇宙化石
馬斯克560億美元薪案獲批 股東解釋原因
Light Phone推出第三版傻瓜機 只打電話不上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