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天然氣水合物 台灣西南海域可能存量豐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7日電)國際油價高漲,替代能源、再生能源的量又明顯不足,賦存在海底、極區凍原的天然氣水合物,存量是全球已知化石燃料總儲量的兩倍,成為國際寄予厚望的「夢中能源」。根據初步探勘,台灣西南海域極可能有豐厚存量,只待科學家克服開採困難,善用這片沈睡能源。

天然氣水合物(Gas Hydrate )是由水和氣體分子在低溫高壓環境下(0℃、26大氣壓或10℃、 76大氣壓)形成,外觀看似冰晶;在自然界中,它所包合的氣體分子以甲烷為主,故又稱為「甲烷水合物」。 1單位體積的天然氣水合物在常溫常壓下可釋放150至170單位體積的甲烷氣,遇有火源即可持續燃燒,俗稱為「可燃燒的冰塊」。

天然氣水合物多半分布在極區永凍層與陸緣深水海域。據估計,全球天然氣水合物所含甲烷氣資源量,在標準溫壓環境下約有 2萬兆立方公尺,所含有機碳總量達10兆公噸,是目前已知全球化石燃料等能源有機碳總儲量的2倍,極可能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能源資源。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團隊進行「海底仿擬反射」後研判, 台灣西南外海離岸100公里, 水深500至3500公尺的海域,極可能蘊藏豐厚的天然氣水合物,當地抽取的海洋底水甲烷含量也高得驚人,初步推估可能有數千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資源,是以水合物的型態存在於這片海域下,以目前台灣使用量推算,至少足夠使用50年。

地調所已在西南海域選定兩處探勘好景區,明年起進行精查,預定96年進行深海地質鑽探調查,確定天然氣水合物存在位置、分布型態,以及是否可能成為可利用資源。

相較於台灣投入的微薄預算,美國、日本、加拿大、歐盟,甚至中國大陸、印度,早已成立國家型計畫研究這項新資源,國際間是以2015年商業化量產為目標,如果油價持續飆高,開發速度應可再提前。不過,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國家能克服開採技術困難。

地調所所長林朝宗說,天然氣水合物最大的問題是「拿不出來」,從海床取出的冰晶一回到常溫常壓環境,立刻分解為水和甲烷氣,無法使用。唯一可能的利用方式,是設法直接在海床下改變溫度、壓力,把天然氣水合物直接變成氣體,由海底接管運上陸地。

但若開採、解壓不當,天然氣水合物可能會隨時分解,釋放出大量甲烷,導致海水和地層的溫度上升,反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對於天然氣水合物的利用,林朝宗很有信心地說,這是全世界共同的技術困難,等將來人類沒有能源可用時,一定會克服開採難關,「這些寶暫時放著,總有一天會用得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