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警署古蹟群招標發展 民間團體促港府聽取民意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思婷香港報導)香港「中區警署古蹟關注組」建議政府在發展中區警署古蹟群的投標過程中,成立由政府、專業團體及社區組織組成的評核小組,讓公眾人士可以透過社區組織提供他們的意見,而非僅由政府單方面評分。

關注組發言人黎廣德八日表示,他反對目前使用五十年批地模式來發展古蹟,因為這是將市民擁有古蹟的產權,斷送在私人公司的手上。

另一方面,康樂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諮詢委員會之歷史建築小組八日指出,維持原來的意見,認為屬於中區警署古蹟群的域多利監獄內的F倉,不一定要保留。

小組主席劉秀成表示,雖然公眾要求保留域多利監獄內所有建築物,但小組鑑於部分建築物歷史價值不高,風格亦不相符,所以認為毋須全部保留。他說,有關意見已提交民政事務局

座落於港島半山區的中區警署古蹟群,是由一系列的建築物組成,與域多利監獄相連,首兩層有拱廊,在三樓和四樓的走廊有古色古香的大柱襯托。主入口位於荷李活道,比中區警署內的建築物低7.5米,大樓主要以水泥建成,較高的部份則以紅磚砌成,有雙柱作為裝飾。而最具特色者為警署內的兩尊古炮。


一八五○至一八六○年代,中國發生太平天國起事,大量難民逃至本港,港府為了應付驟增的人口,遂於不同地區興建多所警署,中區警署就是其中一所,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警署之一。中區警署初建於一八六四年,是當時的警察總部,曾稱為「中央警署」,又稱「大館」。警署兩旁分別建成了域多利監獄(一八六二年)和中區裁判署(現已作為中區刑事總部)。

隨著警隊規模日大,為了擴大警署的面積,一九○五年在主樓頂樓加建一層。十四年後的一九一九年,港府為中區警署在荷李活道十號加建一座四層高的大樓,即現時的港島警區總部。及至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三年期間,中區警署又設立了警察訓練學校,學警要學習刑事法、警察管理、槍械使用與體能訓練等,與現今的課程相比實不遑多讓。。一九二五年,一座兩層高的軍械庫在警署主樓的東北面落成,存放大量械槍和彈藥。現在已經變成了香港島交通意外調查組的辦公室。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警察總部搬遷到灣仔軍器廠街新的大樓,中區警署的重要性大大減低,風光不再。

一九九五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去年四月,港府公佈有關引入私營機構參與保存、修復及發展中區警署古蹟群作為文物旅遊景點的計劃細節,政府並將在明年內分期移交該址予中標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古蹟發展不讓民意代表參與 香港官員為何還要放煙幕?
團體遊行要求保護中區警署
七成受訪者盼保留中區警署
港貿發局指參展商須守國安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