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受暴婦女及受虐兒童居多

人氣 128
標籤:

【大紀元12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郭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姚成榮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長期心理傷創,會導致腦部改變,更不容易治癒,許多家庭暴力婚姻受害婦女,因經濟因素無法脫離壓力原,治療上顯得棘手。

 姚成榮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以家庭受暴婦女及受虐兒童居多,據國內研究顯示,四十五%家庭暴力受害者曾罹患此症,就該院家暴通報數,一年就約有六十個受害婦女,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其實受害者多抱持「家醜不外揚」的心態,諱疾忌醫。

 姚成榮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會在夢境中與白天回憶中不斷重複創痛經驗,形式包括影像、聲音、氣味或感覺,情緒變得易怒、易驚嚇、不安與憂鬱,或比以前更具攻擊性暴力。

 反映在受虐兒童身上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是同樣情形;最近該院就有一例八歲學童,父親長期酗酒,心情不好時就對男童施暴,男童出現失眠、不敢回家,對父親反抗心理投射在校園生活,動不動就與同學打架,讓老師很頭痛,母親才帶來身心科門診治療。姚成榮指出,該男童個案屬於「急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時藥物、心理治療與社會支持系統還可以幫上忙。

 最令人憂心的是,臨床發現受暴婦女常因無經濟自主能力及小孩教養問題,忍氣吞聲維持婚姻現狀,甚至會用酒精麻醉自己、出現反覆自殘情況,變成「慢性創傷壓力症候群」,治療更不容易。

 他表示,長期心理創傷會造成腦部改變,所以慢性患者不僅是心理疾病,更會因腦部器質性因素引發焦慮、高警戒、胃潰瘍、喘息困難等生理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人際互動。

 據估計,創傷壓力症候群患者經治療後,約有三十%可以痊癒,但四十%仍有輕度症狀,三十%持續有明顯症狀;因此對於家暴個案,給予醫療幫助之外,更需要多元化社會支持系統,協助她們走出陰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林思雲:猴性的證明--中國民主之路爲何艱難
人民幣若升值塑化原料價格將有下跌壓力
新台幣升值效應 一線主機板廠技嘉獨憔悴
瑞士農業機構警告農民面臨未來壓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