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毒化童心的兩極分化和富貴攀比

劉曉波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11日訊】貧困的孩子受物質極端匱乏的摧殘,富裕的孩子受精神荒蕪的摧殘。謊言和惟利是圖肆意透支民族的未來。

改革以來,中共最愛炫耀的政績是經濟高增長,卻儘量回避愈演愈烈的分配不公。分配不公的重災區之一就是教育,國家對教育的財政投入的減少和教育產業化政策,一方面使稀缺的教育資源愈發昂貴,與國情脫離的教育高消費節節攀升,不要說遠遠高於農村的人均收入的增長水準,即便是中心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長,也大大落後於學費的增長。另一方面,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持續擴大,也日益加重了普遍的權錢崇拜和教育腐敗,學校變成了賺錢機器,教師們越來越惟利是圖,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慾望和富貴攀比的心理……現在的大陸孩子就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毒化之中。

一個小學班主任,發給每個同學一張印刷精美的紙,那是他兒子準備結婚的請帖,孩子們回家把請貼交給父母。於是,這位老師的兒子舉行婚禮那天,許多家長都出席了,每人送上一個紅包。而由於疏忽或由於氣憤沒有去道賀的家長,也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以後在學校要受到這位班主任怎樣的對待。一個縣教育局長,抓住新年的機會,走訪下屬和某些教師的家庭,以示俯身傾顧的親民姿態,但他在挨家挨戶拜年時卻領著小孫子,這也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起碼是人之常情,被光顧的家庭自然心領神會。從初一到初五的拜年下來,小孫子收到的壓歲錢高達12萬。一個縣的政府,居然下達紅頭文件,指令由財政統發工資的教師一律“捐款”用於改擴建村鄉公路,縣工資統發中心統一代扣了教師們每年一個月工資的30%,持續時間達3年之久,涉及教師近萬人。班主任無權無勢、縣官有權有勢、縣政府更是發號施令的衙門,然而,三者的斂財智慧,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卻有實質相通,皆是利用手中的職權進行勒索。

在當下中國,攀權附貴是人人都在努力完成的必修課,每個人都要把自己可以利用的權力資源儘量開掘到極限,不論職權範圍多麼狹小,不僅要在自己管轄的一畝三分地上精耕細作,而且要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權力地盤,以便撈取更多的個人利益。區別只在於: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點滴積累;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所以,在那些令人矚目的權貴腐敗案例之下,是極為廣闊而深厚的孳生腐敗的人性淪喪,中國的新舊專制傳統就是根植於這樣的人性淪喪的土壤之中。

我的朋友劉某夫婦,一對望子成龍的小康父母,在白領住宅區有150平米的房子,出門有私家車代步,自然也要把獨生子送進所謂的“貴族學校”。劉某夫婦介紹:僅走進小學校門就付費6萬元,還向我強調說,在北京,這個價錢只是中等水準,類似景山小學那樣的名校,“擇校費”起碼要10萬元以上。更令我吃驚的是,那個年僅7歲孩子,在入學一個星期之後,居然不讓送他上學的父親把車開進校門,而要求父親把車停在離校門百米遠的地方,自己走進學校。孩子的理由是:他爹開的是低檔次的“富康”,與其他家長開的高級轎車相比,太寒酸,讓他在同學中抬不起頭。

也就是說,不僅是擇校攀比,同一學校也搞“班級攀比”,比如,有的學校以贊助費多寡劃線,專門成立“貴族班”和“普通班”,交錢多的進貴族班,否則只能進普通班。這樣的教育,使孩子從小就陷於“等級意識”的泥潭之中。即便同為能夠上得起“貴族小學”的孩子,也要根據“坐騎”檔次的高低而分化為不同階層。據劉某夫婦的孩子告知:該校的小學生以轎車的檔次分夥,分為坐高檔轎車上學的夥伴和坐中低檔轎車上學的夥伴,前者的人數遠遠低於後者,但前者在學校的地位卻尊貴有加,從校長到班主任都對這些孩子施以超常愛心,甚至縱容他們為所欲為。而其他的孩子,儘管也都交足了贊助費和學費,但其待遇卻低人一等。

古人曰:衣食足而知禮儀。而現在的中國,如果說,廣大農村還被物質困頓所迫,不僅學校設施和教學品質都很惡劣,而且許多農家子弟被迫輟學,那麼,已經小康的大城市裡,衣食無憂的孩子們則陷於精神貧困或富裕的疾病之中。高速發展的經濟和小康水準的生活,並沒有推動社會精神品質的提升,由愈演愈烈的官場腐敗所帶動的成人道德世界的迅速荒蕪化,使孩子們的生長環境日益粗俗化甚至野蠻化:孩子們進學校,面對的是僵化陳舊刻板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過於沉重的學習負擔,老師們缺少愛和責任的嚴厲;孩子們回到家,面對的是家長們的過於溺愛的寵縱和望子成龍的壓迫,小學生回家後也要在大人的逼迫下做額外的功課,大週末還要在家長的陪同下參加各類補習班。孩子們在社會中,更是難以抵禦物欲橫流的腐敗和不擇手段的下流,就連學校也唯錢是從,有的小學以家庭富裕的程度和所交學費的多少為標準來劃大、小班,小班孩子享受著現代化教學設施、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大班孩子只能有低矮平房、破舊設施和刻板單調的教學小班孩子談起大班孩子時鄙夷地說:“他們窮、臟,不跟他們玩。”……幼小的身心如何能抵禦這樣的精神摧殘!

這種精神貧困,最鮮明地表現在近些年流行於城市中小學裡的新歌謠中,正如中國社會的黑暗和老百姓的心態,在流行於成年人之中的各類民謠得到凸現一樣。孩子們對現行教育的不滿,也通過新歌謠得到宣泄,既有自娛和無奈,又有不滿和反抗,尋開心中混合著一針見血的諷刺、揭露和批判。這些兒童歌謠裡,有反抗應試教育的,有色情和暴力的,最多的是對權錢的貪婪。比如:“學習苦、學習累、學習還得交學費,不如混個黑社會,有吃有喝有地位。”“手持千萬現鈔,富比比爾蓋茨,買下豪宅名車,還雇一群保鏢。”

大陸的奸商也敏銳地嗅到了孩子身上的銅臭味,私下印制大額“兒童鈔票”來賺錢,面值從10元到1000萬元,而10元、20元、100元鈔票的圖案。《天府早報》記者曾經報道了在成都某小學門口的親歷:三個剛買了幾袋“兒童鈔票”的男孩一起暢想未來,計劃著怎樣“消費”,其中個子最矮的男孩叉著腰說:“我要買輛寶馬給保姆,免得她每天給我買零食都那麼慢。”“你也太沒追求了吧,”高個子男生反駁道,“要是我就買名車、豪宅,過得比比爾•蓋茨還好 ‘}”第3個男生更是出語驚人:“你們的想法都沒創意,我要用錢買下鄰班老欺負我的鄭強(化名),讓他給我當奴隸。”這些話,聽得記者目瞪口呆。

如果說,貧困地區的農村孩子主要受的是物質極端匱乏的摧殘,那麼,富裕地區的城市孩子主要受的就是精神日益荒蕪的摧殘。相對於農村孩子的物資貧困而言,城裡孩子的物資富裕所導致的精神疾病就更為可怕。如果說,跛足改革所造成的鉅額的金融黑洞和政府債務,是獨裁政權為了維護一黨及其權貴的私利而肆意透支民眾的物質未來的話,那麼一切向錢看及其不擇手段的道德沉淪對孩子們的毒化,就是制度性的暴虐、謊言和惟利是圖肆意透支民眾的精神未來。而精神荒蕪的民族,不可能有健康的未來。

2004年11月18日於北京家中

2004-11-30

--轉自《人與人權》2004年12月28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曉波:美國的理想主義傳統
劉曉波:強權下的民間反抗
劉曉波:中共強權下的穩定是多麼脆弱
【專欄】劉曉波:壓根就是「制度不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