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中道」力量發揮下不敢再亂啦!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13日訊】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在激情中落幕了。結果雖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這一次卻有頗值得國人特別深思之處。

各方人士對選舉結果紛紛展開檢討、分析,事後諸葛人人會做,各種評論也都有其道理在。其中,實際投票率僅59.6%,不但低於事前預估的六成七,還是歷屆立委選舉投票率首次低於六成,更是最低的一次,受到諸多關注。我們知道,投票當天晴空萬里,應是有利於選民的踴躍投票,但在這種天時地利下,為何選民反而對投票意興闌姍呢?

據知,這些放棄投票權利者是所謂的「中間選民」,也可說是「中道人士」,他(她)們生性溫和、希冀安定,不認同過激的言論和行為。既然如此,這次選舉選擇缺席,是他(她)們一貫冷漠使然,還是充滿怨懟、無力感而投不下票呢?衡諸現實,後者的可能性較高,這也正是我們必須予以正視的。

這一段日子以來,台灣社會被認為撕裂成兩個板塊,一為泛藍、一為泛綠,中道人士幾無立錐之地,無助是他(她)們的最佳寫照。這個局面的形成,2004年總統大選是最重要時點。320之後那段不算短日子的騷亂,著實讓中道人士寒心、傷心。並非不能抗爭,但縱使有天大的不平、委屈,在自由民主社會裡,依循「情、理、法」而為才能被廣泛認同。一味的激烈衝撞,只會被中道者逐漸唾棄。

在立委選戰初期,泛藍充滿低氣壓、士氣低迷,正是明證。此時台灣民心巴望安定如久旱盼望甘霖,正是執政黨扮演安定力量的最佳時機,只要提出讓人民肯定的「願景」,擄獲中道選民的心易如反掌。而陳總統「平安、幸福」助選團的名字的也確正中紅心,可惜的是,到選戰後期卻完全變了調,激昂的口號、激烈的批判言詞,逐漸又是勢不兩立的謾罵,連國家掌舵者都被選戰沖昏了頭,讓「敵我」更為分明,中間選民愈來愈看不到光明、安定的未來,票又怎麼投得下去?既然不認同藍,又不放心綠,叫他(她)們何去何從呢?

幸運的是,選舉結束,各方幾乎都意識到情勢嚴峻,尤其藍綠雙方的領導人都發表理性談話,看來中道力量在無聲中終於發揮「無形」威力。所以,即使新國會仍是如以往所謂的「泛藍過半」,我們也是樂觀的認為政黨惡鬥、國會亂象應不會重演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拓航空版圖  學者籲台商擴大市場不要被取代
吳惠林:政府平抑物價 應謹慎為之
吳惠林:愛之適足以害之
吳惠林:哀哉!「知識化、工具化」了的倫理道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