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聚落復興 ﹙一﹚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2月17日訊】台視新聞記者彭文郁報導
唐山過台灣,客家人只帶著一個包袱,渡過台灣海峽,甚至跨過中央山脈,去到花東縱谷討口飯吃,伴隨著光復糖廠的興起和停產,大富這個已經有八十六年歷史的客家庄,逐漸地被人遺忘,以前最少有二十班的火車停靠,隨便都有三四百人進出的大富車站,到現在一天只有四班慢車。

十二月冬陽的熱情鼓舞下,沿著全台灣最長的公路-台九線,一路向南奔駛,過了光復,路邊派出所旁的石頭上,刻著「大富社區」四個字,轉進明德路,才過七點,只見三三兩兩,操著客家口音的老人們,坐著聊天打發一整天的時間。

火車站前的這條路,是大富村和外界聯繫的唯一道路,從日本人建立大和聚落開始,八十六年來明德路記錄了客家人,在花東縱谷的起伏和興衰。

從白天等到黑夜,晚上七點,蔡岳維開始放電影,這個時候大富的村民有的騎著摩托車,也有阿公帶著孫子,慢慢地向火車站靠攏。

讓我們整個社區都回憶起來,社區裏面的老老少少感覺上有生氣… 其實在二、三十年前,大富是鄰近鄉鎮居民生活及工作的重心,尤其是操著海陸腔的長山客,提著一個包袱,沒帶什麼錢,跨過台灣海峽,再翻過中央山脈,在這裡住下來,一輩子都沒離開過。

三十六年就住在這裏了,這裏有工作可以做,那時候在家鄉比較沒有事可以做,在這邊有一個糖廠,男人有工作做,女人也有工作做。找吃的啦、打撞球啦、茶店啊,沒想到那時候還有茶店喔?有哦!還很多家呢!

在13個村裏頭,大富和大豐這二個村沒有原住民,長久過來這個地方曾經繁榮到我們身後的火車站,一天進出的人次有三百個人。一直到現在,一天進出卻不到五個人,它是一個沒落,還有停慢車,只有慢車早上六點多一班上行、七點多一班下行就沒了,一直要等到傍晚,都只是給學生坐的車。以前不是這樣吧?喔!很多班哦!十幾二十班可能有哦!現在年輕人都不住在這裡了,只剩老人家會吃不會做。

空盪盪的大富車站,只有狗狗和一旁曬著太陽的塑膠袋,現在要大家想像當初繁華的榮景,只能透過保存下來的舊照片,以及多年收集下來的二三百幅畫,有距離地感受大和地區特有的生命力,蔡岳維是少數當中沒有離開這裡,還被大富深深震撼的年輕人,他決定揹起希望的書包,一步一腳印地踩出大富的新氣象。(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鐵十月底推出豪華火車之旅 價位比出國還貴
花蓮車禍五死疑全為軍人
日本琉球6.6地震與台灣是同一起!觀測計算略有差異
台灣洗腎者比例過高  門諾醫院籲重視保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