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回顾分析04年美中台关系

标签:

【大纪元12月17日讯】(美国之音记者陈苏12月28日报导)美中台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有关专家认为,虽然美中双方加强了对台的共识,但是这种共识与合作是有限度的,需要随着台湾追求本土认同的趋势与时俱进。

*郑端耀:美对台信任度大打折扣*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郑端耀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过去一年来由于台湾举行了两次选举–3月份的总统大选和11月的立法院选举,台湾政坛人物倾巢而出,发表了不少火辣辣竞选语言,提出了不少敏感议题。比如选举绑公投,修宪制宪、更改党徽国徽,为台湾外馆与国营企业去中国化正名等等。

郑端耀说,台湾追求本土认同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这加大了大陆对台湾的忧虑和猜忌,同时也令美国对台湾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台湾方面有关台独的诉求不仅是他们所谓的长远政治目标,也是竞选手段,在现实的考量和意识形态的作用之下,美国原本希望(台湾)淡化,但台湾选举异常激烈,诉求越来越高,议题越来越敏感,对大陆形成的刺激也越来越强,美国开始担心和不安起来。”

*王维正:中国试图联美制台*

美国里士满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王维正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在过去一年里人们不断听到华盛顿声色惧厉地训斥台湾,如布什总统向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反对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鲍威尔国务卿反复强调台湾不是主权国家等。王维正说,台湾政客由于选举需要发出的语言和行动,原本是台湾在民主化过程中追求自我认同,但是美国把这种阵痛当成是向台湾独立的法理方向迈进,于是美国出于预防外交的考虑,现在公开化了原本私下里对台湾发出的不要动作太快的劝阻。

王维正说,这让中国感到,依靠美国约束台湾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过去都是北京自己跳出来文攻武赫,结果效果都是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发觉,要到达台北的最佳的捷径是经过华盛顿。华盛顿讲话越来越多地向北京方面倾斜。”

尽管中国大陆联美制台、联美防独的政策已经实行了两年,但随着大陆对台无力感的加深,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郑端耀教授认为,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看起来更加公开地依靠美国对台的制约力,他以最近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反对台湾的中国正名活动为例说:“那时候有记者问北京,北京说,华盛顿已经不是讲得很清楚了吗?你们不要问我,你们只要听美国人怎么说就行了。”

*苏浩:美中加强了共识*

但是中国外交学院外交系教授苏浩否认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依赖美国的制约力,他说,这是因为中国了解到,台湾不可能完全接受美国方面施加的压力:“从理念的角度来说,大陆可能更多地倾向于依靠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也就是说,不是寄希望于依赖或通过美国来处理台湾问题。我倒觉得中国大陆对美国向台湾施加压力的局限性看得更明显了。”

苏浩教授认为,美中两国过去一年里在台湾问题上最显着的特点是双方取得了更深的共识。他说,美中两国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台独对地区安全的威胁,特别是美国方面:“由于台湾海峡形势的变化,导致美国不得不相应做出一些反应。因为美国政策的基本点是维持台海两岸现状,维持台海两岸和平。如果两岸安全形势出现一种危机和挑战的话,美国方面当然要降低危机状况。从这个角度上看,美国对台行为有了一些变化。”

*王维正:美中无法阻止台湾*

来自台湾的美国里士满大学王维正教授说,美中对台的所谓共识就是,他们都希望台湾在法理台独方面不要走得太快,都希望用一个过时的框架来框住台湾急速发展的民主进程,但他们都不是主角,主角是台湾。王维正说,两个配角固然强大,但根本无法用一个旧的框架来框住台湾这个主角的发展,都不能阻止台湾追求国家认同、追求国际参与的趋势。他认为美中所谓的对台共识应当与时俱进,赶上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步伐:“台湾现在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民主,华盛顿与北京在1972年上海公报得到的共识基本没有台湾的参与,那是个30年前的架构,当时就已经与现状不符。现在用一个30年前的架构来框住台湾的话,就显现出台湾走得要比北京和华盛顿政策要快得多。”

王维正教授说,美中对台共识与合作其实是有限的。北京反复重申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他说,现在看起来北京希望外国干预,但这种干预必须是朝着有利北京的方向,这也就注定了这种共识与合作的局限性。

另外王维正教授还对他所说的北京无视台湾现实的问题表示了担忧。 他说,泛蓝阵营11月份取得立委选举的胜利有可能会让北京政府得出错误结论,以为美中联手制台的政策奏效,以为陈水扁的民进党不过是过眼云烟。王维正希望北京能够认识到台湾不会再出现公开支持两岸统一的政治势力这一政治现实,并调整对台政策。(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智库明发布台湾民众对美国期待民调
容安澜:莱斯接任国务卿美中台关系不变
从莱斯言论看她的台海两岸观
蔡英文:扁连任让一边一国架构更加巩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