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煩躁 愛掉淚》 新手媽媽 易憂鬱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12月26日訊】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歷經辛苦十月懷胎後,好不容易生下小寶寶的媽媽,其實比想像中更需要家人的關懷。精神科醫師提醒,婦女產後數個月到一年間,是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的高危險期,而曾有產後憂鬱或焦慮經驗者,下一胎懷孕及生產期間,更需多留意情緒變化。

 新竹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楊錚宜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婦女產後體內荷爾蒙濃度急劇改變,加上初為人母角色的轉換及生活重心調整,都會影響婦女產後的身心狀況,而生產後數個月到一年間,也成為女性憂鬱症及焦慮症容易發生的一段高危險期。

 楊錚宜指出,產後憂鬱中,又以「輕微產後憂鬱」最常見,臨床上高達七成的新手媽媽有類似症狀,主要是在生產後幾天內,出現情緒起伏、焦慮、失眠、煩躁易怒、容易掉淚的情形,不過大都在兩個星期內症狀會逐漸改善,家人應給予支持與鼓勵。

 相較之下,值得注意的是「產後重鬱症」,通常在生產之後的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之間出現,患者會有心情低落、想哭、自責、容易疲倦、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症狀,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功能,無法妥善照顧寶寶,甚至會出現輕生的想法,必須積極治療。

 楊錚宜表示,產後重鬱症的盛行率大約是十%到十五%,若未接受治療,症狀容易慢性化,也會對母子關係及孩子的心智發展有負面影響。

 過去曾罹患憂鬱症、或是有精神疾病家族病史、低社經地位、婚姻失和、懷孕過程遭遇重大生活壓力的產婦,相對容易發病。

 另外,有千分之一到二的產婦在產後會出現嚴重的「產後精神病」,患者通常在生產之後一個月左右,出現劇烈情緒起伏、激躁不安、失眠、言談混亂,可能伴隨有幻覺、被害感等精神病症狀,並有傷害自己或寶寶的危險性,應視為精神科急症,必須立刻就醫。

 此外,產後婦女也容易好發焦慮疾患,如因生產造成的創傷後壓力徵候群、強迫症等,前者可能影響患者日後的懷孕及生產意願,而後者會使媽媽一再擔心自己可能傷害寶寶,因而自責,甚至逃避和寶寶相處,影響生活及母子連結甚鉅。

 對於產後婦女精神疾病的處理,楊錚宜建議,應先以非藥物方式為主,非得用藥時,必須最先考量哺育母乳及藥物對嬰兒的影響,宜使用最少的有效劑量。

 楊錚宜提醒,產後憂鬱及焦慮疾患,復發機率高,有相關病史的婦女在下一胎的懷孕及生產前後,注意情緒狀況,並和醫師多溝通,以降低再發的機會和嚴重度。(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精神科醫師:購物狂逾九成為女性
購物狂 也是一種病
揮不去「BLUE」 范曉萱瘦夠了
研究顯示憂鬱會傷「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