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杰:憑什麼逮捕李柏光?

張耀杰

標籤:

【大紀元12月28日訊】我是很挑剔、也很固執的一個人,和李柏光從來沒有過直接的合作關係,也從來沒有把他當作自己的朋友。所以,直到2004年12月19日下午,我才意外得知李柏光於12月14日在福建省福安市被當地警方抓捕,罪名竟然是詐騙。

我第1次見到趙岩的時間是2004年4月11日上午11點。當時他邀請我到位於中國氣象局大院的《中國改革》雜誌社,會見來自秦皇島市的3名庫區移民維權代表。他們分別是昌黎縣箋條港鄉東沙河村的王子義、昌黎縣馬坨店鄉大林上村的杜連財、以及昌黎縣箋條港鄉草廠莊村的李文舉。在交談過程中,趙岩告訴我安全局找他談過話,說是俞梅蓀和張耀杰跳出來了,但是這兩個人是什麼人說什麼話,不像你趙岩這樣煽風點火。你趙岩就是罷免事件的黑後台。在談到李柏光時,趙岩用他特的機智和幽默介紹說:李柏光是北京大學畢業的憲法學博士,畢業後被分配到海南大學任講師。中國政府在聯合國簽署人權B公約後,李柏光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宣佈要組織一個什麼黨派。海南警方把他帶走,關押期間當地的一個小員警曾經指著李柏光的鼻子訓斥說:「他媽的你還是法學博士呢?你難道不知道B公約不經全國人大批准就不能生效嗎?!」

正是趙岩亦莊亦諧的介紹讓我記住了李柏光,同時也使我先入為主地對他產生了一份警戒之心。通過多少年來的歷史解讀,我一直對黨派中人懷著一份刻骨銘心的敵意和戒心,對於李柏光也毫不例外。

2004 年4月16日下午,我應趙岩的邀請,到北京大學東門的萬聖書園參加《憲法在人民心中生根開花──唐山、秦皇島、寧德、福州農民罷免活動研討會》,第1次見到了主持研討會的北京啟民研究中心主任、法學博士李柏光。會議進行過程中,我見證了這麼一個細節:負責送茶水的女孩子,把李柏光叫出去討要茶水錢,兩個人在討價還價過程中表現得頗為激動。我私下認為李柏光組織一個學術活動不應該如此小家子氣。

又過了一段時間,趙岩打電話請我到北京火車站旁邊的中糧廣場吃飯,說是要當面向我賠罪。原因是幾天前他說要介紹幾個我一直想結交的朋友與我見面,等到我趕到會面地點時,卻再也找不到他的影子。我一上來就沒好氣地拒絕了邀請。趙岩又說俞梅蓀、李柏光也要到場,我這才勉強答應了。來到中糧廣場的一家朝鮮烤肉館,包間裡面已經坐滿不認識的一些人,首先就令我不太愉快。在交談過程中,趙岩說起他和俞梅蓀、李柏光連同我是「四條漢子」,幹出了驚天動地的罷免案。我當場予以否認,說自己是個有老婆、孩子的人,農村老家還有老母親需要我寄錢供養,我從來不與別人合夥幹什麼大事,也從來不鼓動別人搞什麼活動。「四條漢子」的說法再不要提起。

這應該是我與李柏光的第2次會面,原打算借此機會與幾個人深談一次,沒想到剛吃完飯趙岩就匆匆離去,剩下的人也只好不歡而散。此後我與李柏光之間雖然又遭遇過極次,卻連一次傾心而談的機會都沒有,後來又由於種種誤會和分歧,相互之間根本談不上相互瞭解和信任。儘管如此,在我的印象之中,李柏光應該是一位有良知的善良人。我甚至於認為他太過老實,才會在趙岩的影響與鼓動之下,一心想通過幫助農民維權獲得一點合理的經濟收益,到頭來反而把農民中心原有的經濟效益給犧牲了。

最近兩天,我在網上看到《中國青年報》記者曉敏發表的通訊報導《李柏光:送法下鄉記》,才知道李柏光和趙岩在過去的1年裡做了那麼多我不知道的事情。更讓我感到震驚的是,李柏光在趙岩出事後,並沒有像我一樣知難而退,反而一往無前、堅持不懈地幫助農民普法和維權。這就不僅僅老實,而儼然是一種甘於殉道獻身的神聖情懷了。像李柏光這樣大義大勇的現代公民,無論如何是與詐騙之類的罪名扯不到一起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那麼多養尊處優的聰明人,能夠像李柏光那樣做出義無反顧的抉擇嗎?!黨政當局中數不清的貪官汙吏,不是乾脆到國庫裡面明目張膽地在搶錢嗎?!福建省寧德市福安縣的市長蘭如春、副市長劉宗廷、陳灼生、文化局局長施長鈴等一大批貪官汙吏,早已經為非作歹到了惡貫滿盈的地步。當地警方為什麼視而不見、偏偏要逮捕到當地替失地農民普法維權的李柏光呢!

我不是趙岩,也不是李柏光。我只是一個以學術立身的普通公民。早在2004年12月11日,我已經通過郵件告知一部分朋友:「為自身和家人的安全考慮,本人直接參與的公民維權活動就此收手,此後只想給更先進的人士幫忙幫閒、敲些邊鼓,朋友們如果需要我幫腔說話,也還是可以盡力而為的。」我在這裡再次聲明:在新的年度裡,我不再直接插手任何性質的維權案件,我所有的作為,只限於在研究歷史的同時,為值得尊敬的道義之士盡一點道義上的聲援!僅此而已,雖唾面自乾仍忍辱偷生!(2004年12月21日於北京家中)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耀杰:唐山官員依然在殘害庫區移民
張耀杰:「允公允能」的公民教育
張耀杰:關於信訪網站的初步設想
張耀杰:中國農民的維權訴求和文化表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