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代台湾文学珍贵史料

《吕赫若日记》中译本面世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2月2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台北报导)一本纪录了家族生辰年月日的日记,意外地成为日据时代台湾文学重要的编年纪录,也重现了一九四○年代的台湾文化情境。台湾早逝的文坛才子吕赫若过世多年,唯一保存下来的《吕赫若日记》昨天正式由国家台湾文学馆出版,也让吕赫若这颗文坛流星,重新绽放在极缺日据时代台湾文学史料的园地上,预料将为学术界开辟一条吕赫若研究的新路径。

 活跃于一九四○年代的吕赫若,是位才华耀眼的作家,跨界文学、音乐、演剧以及美术等领域,自在挥洒,他以二十二岁的年纪,就能创作出其他文学家必须历练到三、四十岁,才能写出的社会主义小说,而被视为文学天才。可惜时代倾轧,最后受到白色恐怖迫害,献身殉道的悲剧命运,得年三十八。

 战后,吕赫若的生平与作品十分沉寂,个人的手稿、书籍与相关文物,也因其家人对政治肃杀的恐惧而全遭埋毁,只有一本日记因为详实纪录了子女的出生年月日而保留传世。这本日记由吕赫若长子吕芳卿长期保存,直至一九九三年,钟美芳参与《台中县文学发展史》的编写计划,访问吕芳卿,才获悉这本珍贵的史料。

 这本《吕赫若日记》记载了自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四年吕赫若生活的记事和感想,全文以日文书写。这次出版的《吕赫若日记》除了中译本之外,也将原稿扫描复制,以几近原书重现的方式推出手稿本。国家台湾文学馆馆长林瑞明表示,文学馆秉持着极端慎重与敬重的心情出版这套书,希望补足吕赫若研究的空白地带,同时也向文学界表明,国家台湾文学馆对作家手稿维护与推广的用心。

 该书主编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陈万益强调,与吕赫若家人台中面谈,其实可以感受到白色恐怖对于吕氏家族的压抑,吕赫若儿子吕芳雄也说,要将父亲的日记作公开发表,就连部分家族成员也都反对,但是为了补白这段台湾文学历史缺口,最后他自己将日记影印十份,送到日本及陈万益手上,终于如愿出版。

 昨天到场致意的作家相当多,包括陈若曦、郑清文、陈少廷、杜潘芳格以及巫永福等,国家台湾文学馆表示,未来即将出版的还包括《龙瑛宗全集》,陆续为台湾文学留下第一手资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详实浑厚的初唐文学
巴黎《九评》研讨会 天安门幸存学生演讲
西班牙学中文风气日益热络
南非各大学无中文系所  华文教育推广不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