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香港“中國化”還是中國“香港化”?

從“香港銀行將主宰中國銀行”說起

標籤:

【大紀元2月11日訊】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盧維思(Mike Rowse)最近在新加坡演講,大膽預測:20年內,香港銀行將主宰中國銀行體系。這位早已入籍香港的英國人,在香港政府歷任要職。他發表此番言論的依據是:其一,香港金融體系領先中國大陸金融體系兩代時間,尤其在法制與資訊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其二,中國四大國有銀行正邁向私營化,如果掛牌上市,香港銀行可能收購其千百個分行,成為四大銀行未來的真正主宰。

盧維思的這番話,可謂一針見血。香港銀行健康、優質、體系完善、經營良好,享有國際盛譽;中國銀行官僚、腐敗、黑洞重重、負債累累,在國際上臭名昭著。由香港銀行兼併中國銀行,不僅可能徹底改造中國的銀行體系,使之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而且可能最終消化中國銀行系統堆積如山的呆帳壞帳。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部分時段,香港都充當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大量外資引進,大批中資企業上市集資,大量商品出口轉口,都經由香港實現。深圳及珠江三角洲的崛起,也全賴香港。僅製造業一項,深圳就從香港接手了80%的生意。

事實上,香港不僅在金融領域,而且在其他大部分領域,都可以擔當中國大陸的”導師”與”教練”。比如,香港廉政公署,自1978年成立以後,硬是把一個裙帶風盛行、貪污賄賂成災的舊香港,整治成一個廉潔清明的新香港。香港的清廉度因此在亞洲名列前茅。如果把獨立而超然的香港廉政公署引進大陸,破除”黨領導一切”的迷局,那麼,中國久治而不愈、愈反而愈腐的腐敗問題,可能迎刃而解。

推而廣之,延伸到法制,新聞,乃至於政治方面,香港都是中國大陸的難得樣板。遺憾的是,自回歸以來,香港在經濟與政治領域,均呈現全面下滑的態勢。究其原因,則主要在於香港的”中國化”。情形一如1949年以後,上海的淪陷和下沉。北京對香港法制與政制的干預或鉗制,荒謬而無理,猶如學生指責老師、徒弟教訓師傅。實際上,讓香港”中國化”,不僅禍害香港,也禍害中國;而讓中國”香港化”,不僅是中國的出路所在,也是香港的出路所在。

東德加入西德,西德治理東德,構成成功的”兩德合併模式”。可以預見,未來南北朝鮮的統一,也必然嵌入這一模式:北韓加入南韓,南韓治理北韓。道理很簡單: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談到中國的經濟與政治改革,香港儼然現成模式,”近水樓臺先得月”,更無需舍近求遠。
(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馮睎乾:彭定康仗義執言
【名家專欄】摧毀共產主義從各州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