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著書談連宋的政路和人生

「力挽狂瀾」紐約新書發佈會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韋實紐約報導) 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及資深媒體工作者馬西屏通過深入觀察撰寫了<<力挽狂瀾>>一書﹐評述2000年前後的台灣政經情勢﹐近年台灣的困境 ﹑朝野之間的矛盾及衝突﹑兩岸及台美關係的惡化。此新書發表會于2月14日星期六下午3點在法拉盛喜來頓酒店7樓舉行﹐楊立宇教授和世界日報創辦人﹐副董事長馬克任到會主持。

馬克任開題談到﹐書中自有 顏如玉。這次不止是新書出版﹐書中介紹3。20 國親兩黨總統候選人﹐並介紹兩位候選人做人﹐處世﹐治事的素養。和他們的道德觀念﹐價值水準。因此書非常有意義﹐非常不同凡響。

國民黨主席﹐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總統候選人連戰在台灣的新書發表會上作講話﹐他表示楊教授和馬西屏先生透過觀察和分析﹐正確地指出藍綠雙方針對今日台灣的困境所採取的不同的政策和路線﹕前者主張溫和﹐務實﹐理性政策﹔後者採取偏激﹐冒進路線。國親強調民生問題﹐主張全力打拼經濟﹔民進黨強調政治問題﹐意識形態掛帥。究竟藍軍還是綠軍能拯救台灣的經濟﹐改善兩岸關係﹑重建臺美關係﹐為台灣帶來穩定﹑安全﹑繁榮及人民安居樂業﹐只有台灣民眾可以作出判斷和決定。

<<力挽狂瀾>>書中介紹了連戰和宋楚瑜的背景和從政經歷﹐着重介紹了連宋整合的來龍去脈。書中附錄了對連宋的專訪﹐其中不乏敏感問題。連戰對國民黨的大陸政策被認為是向中國傾斜﹐有“親共反黨”傾向的問題做了詳細答復。宋楚瑜談到屈居副手的心路歷程。書中第一部份解釋了 2000年選戰連戰失利的背後原因。也講到了連戰和國民黨改變自己﹐走出李登輝的陰影﹐如何開除他的黨籍的過程。

楊教授表示﹐治國不是靠口水﹐民眾的問題就是政府的問題。連有政治家的風范﹐宋有親民的手法和理念﹐可以幫助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站出來。

自己的書不是競選文宣﹐目的是討論10幾年來台灣政治形式的變化和內部政治路線的衝突和矛盾。寫書有兩個目的﹕首先要把總統大選的真正的議題揭示出來。議題有4個重點﹕經濟﹑大陸政策﹑國家定位﹑外交。書中討論了宋和陳對議題的看法﹐也討論了李登輝的看法。

其次是還原歷史真相﹐尤其是關於重大政治事件的真相。楊教授舉例談到這次辯論是第二次扁連會面。當年自己曾經向陳總統請辭僑務委員﹐因為自己反對陳的僑胞三等論。於是陳總統寫誠懇的一封信給他﹐希望親自拜訪連主席﹐推動台灣的改革。自己收到後考慮很久﹐還是傳真給連先生家﹐告知他總統想和你見面﹐討論改革國事﹐國民黨主席應該有風度﹐有意推動朝野和諧。當時陳通過各種渠道安排扁連會失敗﹐是自己非常誠懇勸連先生才促成第一次會面。

當年李登輝主國民黨和民進黨合作﹐經過核4事件後﹐國民黨發現和民進黨沒有合作的可能性。因此有了今天的國親聯盟。

楊教授預測台灣大選時談到﹐台灣目前陷入口水戰和口號戰﹐媒體有兩種﹐客觀公正的﹐傾向性強的﹐但他所有的都看。目前民調是連宋領先3-4個百分點。但總統府秘書長說2月底扁將拋出炸彈。陳總統目前在打政權保衛戰。在辯論後的基本盤是48-52﹐這四個百分點的差距很可能消失。他預測連宋勝出可能性大。

記者採訪楊教授﹐提問關於江執政時期與胡現行政權對臺政策的不同。

楊教授回答說﹐江文攻武嚇﹐1996年搞軍事演習﹐結果打導彈把李打上當選。胡上任後沒有自己出面﹐通過美國向台灣施壓。外交部的孔泉說美國有義務維持臺海和平。江時代的台灣問題是中國人的問題﹐現在是國際化了。溫家寶12月訪美時﹐布什當局說了很重的批評言語﹐是歷史上沒有過的。 美國不反對公投﹐但反對改變現狀。個人認為胡比較務實﹐因為知道台灣不怕軍事演習﹐於是通過美國和法國來壓制台灣。但中共對台灣的基本政策沒變﹐不是政策改變﹐是策略改變。

据自由時報報導,台灣情治机關掌握國安情資發現,中國已將滲透台灣媒體列為對台重點工作之一,且有多筆數千万元新台幣不等的中資透過几個國家和地區,層層轉匯投資台灣几家報紙、電視台。

中國官方有鑒于近年來台灣多家日報、晚報、网路報因財務困難,相繼結束營業,經營媒體的環境已大不如前,加上新聞媒體人員較容易接触到重要政府資料,亦容易深入掌握台灣民意,作為制定對台工作的政策,因此積極投資台灣新聞媒體,影響台灣輿論走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宋楚瑜不當閣揆? 吳乃仁:連宋應交代清楚
馬英九:公投題目無爭議 朝野都是正方
扁開砲:連宋為何在中國設競選總部
民進黨團質疑中國財力協助張揚企圖以台統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