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正式通過公投咨文

陳水扁提出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強綜合報導】繼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2月3日提出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主要構想後,台灣當局於2月4日正式通過公投咨文。華爾街日報評論台灣民意的變化令其政治勢態「震撼性的轉移」。

*台灣通過咨文確定3-20公投

2004年2月4日,台灣當局正式通過公投咨文,確定將在3月20日總統大選的投票當天進行公民投票。兩項公投的題目已經確定為:台灣人民堅持台海問題應該和平解決,如果大陸不撤除瞄準台灣的導彈,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你是否同意政府增加反導彈裝備,以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以及,你是否同意政府與大陸展開協商,推動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以謀求兩岸的共識和人民的福祉?

*一大原則 四大議題

此前,據美國之音報導,陳水扁3日就3-20和平公投召開中外記者會,表示3-20大選後,他願意主動邀請中國指派代表一起磋商兩岸推動協商的方式。提出了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主要構想─「一個原則、四大議題」。陳水扁說:「一個原則是:確立和平原則。一,確立共同維持和平的責任並尋求合作共識;二,和平解決一切爭端。雙方必須承諾一切爭議,不論是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或其他任何性質的爭議,均應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協商解決。」

陳水扁提出的四大議題,首先是建立協商機制。他說:「一,由雙方指定代表,在雙方領導人直接授權及指揮之下,進行會面、溝通。二,為推動有效協商,雙方應互派代表常駐台北與北京,以便隨時傳達訊息及溝通。」

*促建非軍事區

陳水扁提出的第二大議題是對等互惠交往,如互設聯絡辦事處,經常性地處理兩岸人民往來事務,給予對方人民法律上的平等保護等;第三大議題是建構兩岸間的政治關係,如相互承認管轄權,互不干擾外交事務的進行;第四大議題是防止軍事衝突。陳水扁說:「一,非軍事區之劃定(如:撤除實際作戰人員、設備及飛彈部署),提供時間及空間的緩衝。二,避免軍事衝突的具體措施。三,軍事及經濟封鎖的禁止。」

陳水扁還提出,兩岸軍事人員可以適當方式進行交流,並設立由中立客觀人士組成的監督委員會。陳水扁否認提出這個和平架構有任何選舉方面的考量。他說:「這跟選舉無關。這是為了台灣的長治久安以及兩岸永久的和平。」

*稱公投必要、合法、迫切

陳水扁首先針對在野黨聯盟的批評強調,台灣是全世界面對飛彈威脅最嚴重的國家,預期到2005年中國將有600枚導彈對準台灣,而且飛彈精確度大為提升,可能在沒有預警或極少預警的情況下打擊台灣的重要軍事基地。陳水扁說,這已符合公民投票法第17條第一項所規定的「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的要件。

陳水扁說,歷來凡是大多數台灣人民所要的,中國雖然不會公開支持,但也往往不致公然反對,尤其是台灣人民經由民主程序所作出的決定,中共儘管不滿意也不得不接受。他說:「公民投票就是相信人民,人民最大,人民作主。所以,如果透過這次公民投票,台灣人民作了一個選擇跟決定,對中共來講,我相信,他們也同時要面臨一個選擇。既然寄望於台灣人民,台灣人民已經做了一個最後的、清楚的決定,那你要不要接受,那你要不要尊重?」

*各界反響

在兩項公投議題通過後,台灣的行政院院長游錫堃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公投就是把民主貫徹到底的具體方式。台灣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認為,把兩岸的和談作為公投題目是為了推動兩岸恢復談判。不過,國民黨籍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則質疑陳水扁推動此次公投的動機。

中共官方《瞭望》週刊引述大陸「台灣海峽研究中心研究員」羅援表示,台灣公投是對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單方面挑釁,中共認為「台灣公投」就是為日後實現台獨做準備。羅援宣稱:如果中共默認了這次所謂的「和平公投」,就等於認同台灣公投合法化,而日後台獨公投勢必登場,羅援同時放話,要台灣不要把大陸逼上絕路。並揚言當忍無可忍,一切和平努力無望時,中共只能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另一名大陸「台灣問題專家」也揚言,中共不怕經濟建設暫緩,寧可不辦奧運、世界博覽會,也不怕犧牲多少人,一定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所謂「祖國統一」。

中國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范希周認為,陳水扁以反飛彈為公投議題是一種選舉策略。大陸的導彈部署是軍事防禦措施,從來沒有在兩岸政治交往和接觸中構成問題,現在陳水扁把它拿出來,實際上是為了讓台灣人民或美國更容易接受他的公投主張,也是為了緩解他在選舉中受到的壓力。

從台灣移民加拿大多倫多的陳明甫在接受大記元採訪時認為,陳水扁關於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建議是誠心的,用意是樸素的。如果不再有兵災威脅,兩岸能如兄弟般互助互惠,對兩岸人民都有好處,從台灣方面,人民是支持的。陳明甫擔心,在大陸方面,從中共的角度看,有鑑於其統治者江澤民的獨斷專制,這種和平設想又很難實現。

*台灣政治現況因民心思變而改變

在2003年12月,國親兩黨總統候選人國民黨主席連戰向外籍記者表示,雖然國民黨反對「立即獨立」,它也反對「被貼上所謂支持統一者的標籤」。這些發展顯示國民黨放棄了幾十年來堅持與中國統一的承諾。中國大陸方面也發覺了這一點,所以在兩週之後就出現媒體評論,關切這項發展,同時反對國民黨為了選票在大陸政策上的180度轉變。

華爾街日報2月4日以「台灣震撼性的轉移」為題,評論台灣政治情勢的改變,強調,事實上兩岸關係及台灣的選舉政治比起這些政治評論複雜得多。政治評論家可能會批評台灣民主發展的成熟度,而真的問題其實是一切都取決於選民。該文作者泰勒認為,國際社會對於台灣總統選舉的評估也許把重心放在非關緊要的問題上了。真正應觀察的全貌是台灣已經發展到一個階段,支撐其現狀的舊的必然性已逐漸瓦解。作者指出,國際社會在外交上孤立台灣的做法使得台海兩岸在一個中國架構下有兩個主權政府的現狀逐漸瓦解,也促使台灣必須全力發展民主。以台灣為優先的民主化發展的過程中,台灣自我意識不免會伴隨而至。

陳明甫表示,以前大約有六成以上的台灣人並不反對「統一」的說法,本來同根同源的中國人都有共同的文化、傳統與理想。可是隨著台灣民主、自由的發展,相比之下看到中共政治的腐敗,對人權的壓制,以及在國際領域各方面對台灣的以大欺小,尤其是武力威脅,使得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思想牴觸這種「兩岸統一」的觀點。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