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鋒:阿扁贏 北京自作自受

標籤:

【大紀元3月23日訊】台灣的現狀雖與香港不同,最重要的是台灣有完備的國家政權性質,香港沒有;台灣與中國大陸隔了台灣海峽使中共不易「解放」,而香港依賴大陸頗深。但是中共對台灣政策的失誤導致離心力的加強,北京應該吸取教訓,不要讓香港重蹈覆轍。

民進黨執政四年來,因為在立法院中沒有取得多數,加上是第一次執政缺乏經驗,雖然經濟狀況和失業情況都比香港好,但在藍營政治人物與媒體有明顯傾向性的報道下,陳水扁被形容為只知吃飯睡覺的領導人。這種「經濟民粹」雖然能夠煽起一些民眾的不滿,但是陳水扁仍然能以微弱多數險勝,就說明他們在其它競選議題上有吸引選民之處。那就是以「一邊一國VS一個中國」,作為選舉主軸,實際上就是加深台灣的民主化和加強主權意識。

面對台灣這次選舉中民主與主權意識的高漲,看來北京無計可施;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北京的自作自受,是對台灣的民意毫不了解、毫不尊重的結果。因此不論「文攻武嚇」也好,「以商圍政」也好,都阻止不了民眾對民主的訴求。但是在中共毫無民主改革意願的情況下,北京不會改變對台政策,也不會改變香港政策,特別是江澤民還在「垂槍聽政」的情況下。

台灣這次總統選舉同以往更不同的是出現了槍擊正副總統陳水扁和呂秀蓮的事件,為台灣的民主政治蒙上不祥的暴力陰影,更出現藍營民眾在另一組候選人連戰、宋楚瑜對敗選不服,而利用一些枝節問題的煽動騷亂事件,這更加是中共反對民主化的借口,對香港和大陸,都是十分不幸的事件。

實際上台灣這些年來統獨紛爭的激化,中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特別是運用文革「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法,干涉台灣內政,才使台灣內部問題激化。如果北京在港發動的「愛國運動」都不能爭取到香港的民心,又豈能爭取到台灣的「化外之民」?而台灣出現的這些情況,又怎麼能夠使香港產生對北京的向心力?

如果台灣的騷亂擴大,甚至發展到兩派民眾的沖突而造成流血事件,固然是台灣的災難;對香港和大陸都將會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台灣的執政黨要冷靜對待,不要以對立情緒處理,而國親也不可再火上加油,使局面不可收拾。雙方應該遵循法律途徑,解決這些問題,也為中共樹立真正法治的榜樣。

作者為旅美政論家

(蘋果日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行政院:外電負面報導大選 傷害台灣形象
法選民不滿失業率 執政黨首回合地方選舉挫敗
寫實場面描述耶穌受難經過 電影受難記 爭議不斷
閱盟籲媒體以審慎負責態度處理抗爭事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