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珍惜台灣

伊川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31日訊】台灣大選引發的爭議,至今尚未退燒。事情恐怕要到在藍、綠雙方認可下重點完選票以後,才可能大致塵埃落定。圍繞此次台灣大選,海內外華人輿論沸騰,議論紛紛。台灣問題則以前所未有的熱度成為整個世界輿論的一時焦點,美國各大媒體,從槍擊案到選舉結果與選舉爭議,都作了具體的報道。在我看來,台灣大選引發的正負面效應,都需要加以認真的分析和清理,不應該一窩蜂式地加以非黑即白的否定或肯定。

首先,我們不應該帶著一種幸災樂禍的心理,去看待所謂”民主的亂象”。其實,民主就意味著多言堂、多元化,意味著利益競爭與眾聲喧嘩,它本身確是不可能像極權政治之下的”統一思想”與鴉雀無聲的。後者的安靜、平穩,則更多的是亂象的潛伏與動亂爆發的前兆。正如大家熟知的故事,即便在全世界民主政治歷史最長的美國,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也發生了非常罕見的選票與選舉合法性爭議。民主選舉中的爭議,大多發生在雙方選票非常接近的情況下。問題不在於是否有爭議,而在於爭議發生以後,是否能通過和平的、理性的和程式性的方式去解決。美國最後是由重計爭議還區選票和大法官裁決雙管齊下的辦法解決了爭端,其間並沒有引發任何暴力沖突與社會動亂。從台灣這次的選舉爭議來看,應該肯定說,意外槍擊事件引發的變數、公投案因為不過半而落空、選票之差低於百分之一,等等這些牽動選民神經的話題,都是能夠引爆非理性沖突的敏感因素,臺北幾十萬民眾堅持十多天的抗爭,也確是同仇敵愾、激情澎湃的。但是,它並沒有像1989年的天安門廣場一樣,引發暴力血案,即使總統府前的”強行驅散”,也是在和平狀態下完成的。這就說明:台灣民主和台灣選民正在逐漸走向成熟,包括藍、綠雙方的上層人物,在相互抗爭的同時,也一直是對沖突和爭議採取理性的態度的。

選舉就是競爭,競爭就會發生沖突,沖突的發生是民主運作的常態。解決沖突的辦法必須堅持尊重民意下的理性與程式,這是我們理解民主政治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如果說”亂象”的話,未來中國要順應世界潮流邁向政治民主之路,也一定會出現這樣的”亂象”。無論藍、綠執掌政權,今天的台灣,不但開了幾千年中國皇權政治、專制政治、威權政治的民主實踐的先河,而且也給未來中國大陸的民主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操作經驗和案例鑒戒。就這一意義而言,應該對台灣的民主及其”政黨輪替”給予最充分的肯定;可以說,痛惜台灣的民主,就是痛惜中國的未來和我們民族文化的新生機。

在我看來,這次台灣大選留下的最大的負面教訓是:政治人物為了拉選票,遠離國家管理、經濟、民生的選舉主軸,不惜以撕裂族群的手段達到政治目的,這不但是一種短視的政治自殺行為,而且更是一種禍國殃民的危險行為。民主政治裏都有兩黨或多黨政治。每一個政黨都一定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和利益群體。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在美國,有共和黨、民主黨,也有各種黑白、種族、白領、藍領、窮人、富人等等不同集團的利益紛爭問題。但是,恰恰是在選舉中,族裔問題是最不能輕易觸碰的。美國日常生活裏常常說到的”政治正確”,首先指涉的,就是族裔、種族、族群之間的平等、反歧視問題。所謂政治,用孫中山先生的定義,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這個”眾人”是社會的公民大眾,對於政治人物,只要是公民,就沒有、也不應該有膚色、種族、語言和地域的分別。血緣、地域這些與生俱來的身份認定,有著它的天然的、訴諸情感的、同時也是狹隘、敏感的爆發力量。玩弄族裔情感,就是玩弄一個不定時爆炸的炸藥,輕則撕裂社會本來聯結的紐帶和結構,重則招來毀滅經濟、毀滅社會文明成果的滅頂之災。今天中東的麻煩、恐怖主義在世界上泛濫,已經是”族群政治”的最現成、也最深刻慘烈的教訓。這次台灣選舉中,動輒以”本省人”、”外省人”、”愛台”、”賣台”劃線,把”本土化”與所謂”去中國化”畫等號,那顆”奇怪的子彈”無論是何人所為、出於什麼目的,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樣的:以狹隘的血緣、地域政治去操縱民主政治,以非理性、反民主的方式去影響民主選舉。這是台灣這次大選為世人敲響的警鐘,為民主政治的前景留下的大問號和大教訓,台灣藍綠雙方的領導人,必須對此有深刻的檢討和自省,才能擔當得起台灣民主實際上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任,也才是真正的愛台灣和珍惜台灣。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伊川﹕人性化互動與商學院排行榜
伊川:「亂世」憑法典--從西班牙「311」事件說起
中國古都洛陽環境惡化  遭垃圾山毒廢水包圍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