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決定台灣命運的選舉

曹長青

標籤:

【大紀元3月9日訊】3月20日,台灣要第三次全民直選總統並公投。這是一次有關台灣前途的選擇,因為它將決定台灣的下一步是深化民主,走向真實;還是停留現狀,維持虛假。藍綠兩組候選人誰勝誰負,對台灣今後幾年的走向明顯會有相當大的不同。

如果是連宋為代表的藍色勝選,起碼會在四個方面使台灣的發展滯緩,甚至後退﹕第一,在台灣主權利益上,連宋沒有提出任何有吸引力的遠景方案,因為他們仍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或“一中屋頂”等,繼續維持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這種蔣介石時代的思維。一個對台灣前景模糊的政府,不會給台灣帶來變化和進步,而只能使台灣繼續生活在“一個中國”的自欺欺人的虛幻之中。

第二,在外交上,由於連宋認同的是一個中國,這就不僅無法為台灣打開外交空間,反而有利於北京。因為中共最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江澤民的對台政策八點主張(江八點),核心是“一個中國”,它由三段論組成﹕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所以,無論連宋們怎麼在國際上強調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但由於北京在聯合國是常任理事國,並由於經濟迅速發展,而被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絕大多數人民認同是代表中國,沒有多少人會認為台北代表中國。因而只要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在國際上自我設限,損害台灣自己,同時客觀有利於北京的政治宣傳。連戰提出不與北京爭論到底誰代表中國,在第一次總統辯論會上還表示「擱置主權爭議”。但是北京卻從來都凸顯它是中國的唯一代表,連戰的“主權擱置”說,實際上是放棄台灣的主權,因為你擱置,人家從來沒擱置,這是你自己的一廂情願。所以在國際關係上,台灣依舊只能是步履艱難,不會有任何新的進展。

第三,在兩岸關係上,反而可能導致台海局勢趨向緊張,因為「一個中國”之說,會給北京更多的幻想空間,既然台灣政府也認同一個中國,那麼北京就會認為台灣有可能接受一國兩制,因而加強對連宋政府的壓力,從而導致台海局勢動蕩,兩岸關係更具不確定性。中共在台海部署飛彈威脅台灣,主要因為美國總統克林頓到北京訪問時,對台灣說了“三不”,給了北京獨裁者幻想的空間。政治幻想最可能演變成災難,而連宋的一個中國之說,恰好給了中共領導人這種機會。

第四,在台灣內政上,連宋政府明顯會產生權力爭奪的內鬥,因為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國家,正副總統候選人不僅不是一個政黨,而且以前曾是對手,互相公開對罵過。前美國駐台灣和中國的大使李傑明對此表示非常不可理解,他說“這不可思議”,連宋竟然能成為競選“搭擋”。南韓的金詠三和金大中,也曾是政治對手,相互攻擊過,兩人當年如果聯手,一定擊敗當政的廬泰愚,但兩人都要臉面和尊嚴,不為政治利益而結盟示丑。後來金詠三、金大中前後各自當了總統。而台灣連宋的結合,顯而易見的是,獲得權力成為壓倒一切的首要。而一旦獲得權力,內部鬥爭馬上就凸顯出來。所以這種搭擋,不僅難有政治上的穩定性,而且權力爭鬥會成為首要,從而削弱為台灣人民謀福利的努力。

如果陳呂這對候選人獲勝連任,則在上述四個方面對台灣的進一步發展有利﹕首先,陳水扁政府已對台灣的進一步深化民主、走向真實提出具體的製憲時間表,不再認同虛幻的一個中國的假象,而是一邊一國,凸顯的是台灣的主權。在這種主張下,台灣的前景清晰可見。而且未來在深化民主中,象征党國一體(中間有國民黨旗)的國旗,代表党天下的“三民主義吾党所宗”的國歌,以及名不副實的中華民國國號等虛假的一切,都會逐步被改革。而這些改革明顯會給台灣人民帶來一個嶄新的前景。

其次,由於陳呂強調的是一國一邊,將會在國際上凸顯台灣的主權地位,而不陷入北京的一個中國的陷阱之中。這個努力固然艱難,但至少不自設尷尬的境地。而只有台灣主權地位確定,才能為台灣進一步擴大國際空間,包括加入聯合國等,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第三,在兩岸關係上,由於陳呂堅持一邊一國,就不會給北京幻想空間,反而可能促使台海局勢的穩定。這從美中關係的演變也可看出。柯林頓時代,對北京採綏靖政策,結果導致北京幻想,出現台海危機。而布希上台後,對北京採取現實主義,反而逼迫北京回到現實中來,由此導致美中關係被雙方都認為是自六四屠殺後最穩定的階段。而陳水扁如果連任,將會逼迫北京回到現實中來,不再幻想一個中國或一國兩制,不再那麼強烈打壓台灣,因為如果繼續打壓,台灣就會更快速走向獨立,因而反而會逼迫北京和台北對話。上次陳水扁當選,北京高層暗中送來“小紙條”要溝通,如果陳水扁連任,北京將會送“大條幅”,更會採現實立場。

第四,陳呂四年執政的密切合作已預示,如果他們連任,不可能出現連宋式的內鬥爭權,這對台灣內部政治穩定、深化改革、發展經濟等都有促進作用。

今天,只要不是政治盲人,誰都清楚地看到,目前專制的中國和民主的台灣沒有任何統一的可能性。即使將來中國成為民主國家,兩岸的關係也不可能是簡單的“統一”。因為,如果中國實現民主了,歷經千辛萬苦得到自由的中國人,不可能接受曾相當腐敗的國民黨帶著億萬党產,從天而降,接管中國,或成為主要政黨;同樣,已經選舉了多屆總統、民主走向完善、經濟繁榮、其國家地位早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的台灣,更不可能會同意成為民主中國的一個省。因此未來台海兩岸的關係,仍然只能是國與國的關係。遲早必定得邁的一步,只有邁得越早,才能盡快有益於兩岸的和平、穩定和今後世代友好的合作。

今天台灣的現實是,綠色政黨要求進一步走向真實,給台灣民主之車踩“油門”,向前開。而藍色政黨,則極力要踩“閘門”,結果不僅會導致台灣停滯不前,還會由於油門和閘門的對抗,嚴重損害台灣這部車本身。

雖然美國由於反恐困擾以及和中國的貿易等原因,不得不對陳水扁政府的“踩油門”舉一下“暫停”的牌子,但是,沒有人不清楚,美國是毫無疑問地站在民主的、主權的台灣一邊;也就是說,美國是站在代表這種價值的綠色一邊。而中國,完全是出於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和維護共產黨統治的需要,而支持“泛藍”。中國和美國的價值,誰更代表著歷史的不可阻擋的潮流,是一目了然的。我不相信大多數台灣人民會選擇一個中國共產黨支持的勢力,而拋棄一個美國支持的價值。

“油門”驅動著台灣有主權的未來,承諾著台灣人民有尊嚴的明天。所以,無論“閘門”被短暫地踩幾下,台灣這列民主之車的進程都必定要朝著求真實、爭主權、要尊嚴的方向無可阻擋地開下去!(作者為中國旅美學者)

(原載台灣《自由時報》“星期專論”2004年3月7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曹長青:用實力和獨裁者“講話”
曹長青﹕中日爭奪俄國石油的“戰爭”
台灣面臨抉擇
曹長青:中共無法控制臺灣民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