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价暴漲 連破記錄

標籤:

【大紀元4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常鵬,倪紫金綜合編譯報導) 據CNN網站消息,倫德伯格調查(Lundberg Survey)刊物對全美七千多個加油站調查的結果顯示, 在4月9日普通無鉛汽油平均價格為每加侖1.79美元。該刊物的出版商崔比-倫德伯格(Trilby Lundberg)稱,去年12月以來,美國的乘車人要為每加侖汽油平均多付出31.5美
分。 她還表示除非原油價格有意想不到的下跌, 否則由於高需求的夏季駕車季節的來臨, 油價會進一步提升。

國際石油市場上,一年前的原油價格僅為每桶30多美元,今年3月中旬時,一度達每桶38美元,一年內漲幅達30%,創自1990年10月以來的最高價。有市場人士預測,國際油價後市仍看漲,甚至很可能突破每桶40美元。

原油價格起伏一直以來都是個焦點話題﹐尤其是當油價處于高揚的時候,而近況正是如此。最近以來,國際石油價格顯著上升,與此同時,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一直在為是否應盡快實施其減少其原油產量的決策而爭論不休。今年2月13日,OPEC決定將原油產量從每日的2450萬桶減少到2350萬桶,3月30日開幕的OPEC 部長會議上,各成員國討論后決定實施這個減產計劃。

OPEC成員國中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儲量全球第一,有世界石油銀行之稱。統計顯示,沙特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石油儲備,每天可生產近8百萬桶石油。雖然沙特已開採石油數十年,但該國探明的石油儲量仍有72%絲毫未動。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900萬桶,而沙特可滿足其中約10%的需求。國際石油市場的投機氣氛是否趨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沙特。因此國際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在左右世界經濟方面,沙特能為美聯儲所不能。 就在沙特石油大臣阿里-納伊米(Ali Naimi)宣布支持實施原油減產的計劃後,油價即一路上揚。

另外, 也有很多其它原因促成油價上漲,太平洋新聞社在3月26日的報導中提到全球的石油儲量可能被人為誇大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該報導中提到石油巨人皇家荷蘭/殼牌(Royal Dutch/Shell)石油集團因賬務醜聞事件而刪減其石油儲量之估計值達20%。為了對股東更具吸引力,殼牌公司面臨須將油氣儲量估計值調高的壓力,其它石油公司與石油輸出國也有同樣壓力。這意味著,也是越來越多的地質學家與石油公司的離職員工所提出的–全球的石油儲量可能已被危險地誇大。

對於殼牌之類的能源公司來說,已證實的油氣儲量是表現其未來盈利狀況好壞的主要指標。因此,有許多誘因促使它們誇大其儲量的估計值,它們宣稱擁有的石油越多,對持股人來講它們就越有競爭力與吸引力。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僅只有私人企業想要將儲量估計值灌水。在80年代中期,當OPEC決定依各會員國的石油儲量來分配其市場占有率後,全球的石油儲量就一夜暴增。時至今日,一個國家宣稱擁有的石油越多,該國在全球能源市場上就越有影響力,而各國計算石油儲量的方法則都是高度保護的機密。

目前, 原油價格飆升對世界經濟沖擊巨大, 做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自1993年後成為原油淨進口國,對原油依存度逐年增加,去年的石油進口量就攀升近三分之一。國際能源署最新預測,2004年中國將進口原油1.2億噸,已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後的全球第二石油消費國。

另有國際經濟專家認為,油價上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類似對美國的影響,預計中國在2025年其能源需求量將增加兩倍。過去兩年間中國所增加的用電量就已經相當於巴西全國電力的總消耗量。僅管已耗用額外的石油與多增產一億噸的煤碳,中國目前仍然遭受能源短缺的麻煩。

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在這個油價暴漲的時代日子可能都不好過。事實上,對於以私人汽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美國人來說,現在如此高的油價可以算是破歷史記錄的。可以想象,對於已經為缺少新的就業機會而懮心忡忡的美國人而言,這個創歷史記錄的價格實在是不受歡迎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會呼籲布希力勸油國組織改變減產決定
油國組織決議減產原油
「最重要是中國能否成為真正的法治國家」
美國增加戰備儲油將不影響全球油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