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晴:「我們都是欽本立!」

楓晴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4月16日訊】十五年前的4月15日,當平反了無數冤假錯案的「包青天」胡耀邦背負著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的罪名,帶著遺憾告別人世的時候,上海《世界經濟導報》的創辦人兼總編輯欽本立率先在當天《導報》的頭版哀悼胡耀邦,繼而違反「聖旨」用五大版篇幅如實報道「悼念胡耀邦座談會」的內容。這位老報人的正義與良知換來了他多年忠心效力的黨對他的停職處分。他的《導報》同仁們,那些飽受歷次政治運動摧殘仍然願意去相信去付出的良心老報人,和那些從文革中成長起來希望把中國帶離苦難的新一代有志青年,在89年的遊行隊伍中打出了「我們都是欽本立!」的標語。隨後89民主運動風起雲湧,聲援《導報》和要求新聞自由之聲不絕:先是《上海青年報》上街聲援,然後是北京200多記者在5月4日加入學生遊行隊伍。記者們打出了「不要逼我造謠「的標語,以回應民眾的指責:「 《人民日報》顛倒黑白,中央電視台胡說八道。」上海遊行隊伍的呼聲:「《導報》《導報》,人民所好;《導報》《導報》,還我《導報》!」通過人造衛星,響徹世界。民心所向,盡在不言中。或許執政者把這一切解讀為「造反了」,其實,中國什麼時候那麼有希望過。

接下來是兵臨城下,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愛國運動以血洗京城而告終。曲終人不散,「時窮節乃現」,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播音員以痛苦的表情出現在鏡頭前以示對槍炮的無聲抗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播音員冒死把屠城消息告訴世界;天津電台6月5日整日播放「悲愴」;各個報社記者把拍到的無法在報上刊登的屠城照片貼滿報社;幾十年對共產黨忠心耿耿的老報人李子誦金堯如老先生在《文匯報》開天窗 「痛心疾首」; 而頂天立地的欽本立,在癌症晚期時在病床前接受「留黨察看兩年」的處分後,留下「歷史將一報還一報」的遺言,沒有等到「察看」期滿便離開人間。他離世的日期正好也是在4月15日,與胡耀邦是同一天,也同樣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歷史確實是有很多巧合的。15年後的4月,中國的良心記者又要為被重判的《南方都市報》副主編兼總經理喻華峰鳴冤。《南方都市報》有「中國第一報」之稱,因揭發孫志剛案及廣東非典弊案得罪朝野,喻華峰被以莫須有的罪名重判十二年徒刑。北京新聞從業員在集體呼籲書上說:「與其說這是《南方都市報》的悲劇,不如說是整個中國媒體的悲劇,也不如說是中國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輿論監督)的悲劇。」這一切,讓我想起15年的《導報》。不知當年《導報》的新老報人們和那些被迫沉默的良知的聲音,如今在哪裡,過著怎麼樣的生活。89年毀的不只是人命,還有人心。很多人的心在「反右」沒有死,在「文革」沒有死,卻在64那天死了。

據報道,,當喻華峰知道被重判十二年後,痛哭質問道:「請法官們想一想,一個沒有犯罪的人卻要遭受這樣嚴酷的懲罰,這個社會還能讓我相信什麼呢」?是啊,在那樣的社會,我們有什麼可以相信的呢?一代又一代人的信任和熱血,換來的是什麼呢?當權者到底要給中國的下一代,或者他們自己的下一代留下些什麼呢?孫志剛的含冤?賣大蔥婦人的含恨?劉荻被關的不公?還是杜導斌被捕的不正?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是在邵燕祥先生的《夜讀札記》裡讀到的,故事是這樣寫的:

大約是60年代後期,「文化大革命當中在上海。寒冷的4月的早晨,一個10歲的小女孩,被媽媽送上43路車,她抱著一個包袱,裡面是爸爸的一套衣服鞋襪。

頭天晚上,媽媽11點多才回家,一邊打發她睡覺,一邊就對著婆哭了。女孩聽說她爸爸死了,是自殺,在昨天;吃了過量的安眠藥,死了。她說她今天去了龍華火葬場,雨裡站了很久,可她們不讓她進,他們要他劃清界限。

媽媽回過頭對在旁邊聽著的小女孩說:明天我也不能去,你給你爸爸送點東西去好嗎?

「好的,媽媽。我去,你別哭了。「10歲的女孩回答說。

到了龍華火葬場,她發現全是跟她差不多的孩子,全都跟她一樣,手裡拿著包袱。沒有一個大人。

看門的老頭向她揮揮手:「你看誰?」

她默默地遞上死亡通知單。老人看了一眼通知單,又看了一眼她,說等一下,就進去了。

他進去很久。寒氣就一點一點侵襲了女孩的全身。

老人終於出來了,第一句就問她有沒有給爸爸帶襪子。他說他一個腳光著。女孩說帶了。

「胸前吐得一踏糊塗,吃藥死的,是不是?」女孩點點頭。停了停,他有說:「回去不要告訴你媽媽,你爸爸的一個耳朵被撕下來一大半,掛在臉上呢。」

「這一間,我忽然覺得,爸爸死了,這是解脫。與其那樣活著,不如這樣死了。」

女孩把火葬的錢遞給老人。老人拍拍她的頭,說:「回去聽話一點。」女孩點點頭。

許多年後,她說:「那種感覺,不像是一個老人在關照一個孩子什麼,倒像是兩個大人在達成一種默契。」

這個故事,我反覆讀過很多次,引用時捨不得刪掉一個字。故事裡的小女孩,就是後來拍電影「人到中年」的女主角潘虹。我經常想:不知道火葬場門前那些孩子們是如何帶著那個陰沉沉的雨天的記憶走到中年的;在一個親情友情愛情都可以被出賣的年代裡成長,他們如何面對自己的中年。沒有想到:20年後的89年,又有一代人要背負著天安門的血腥走向中年。這樣的悲劇,還要重複到什麼時候?在一個因為說真話寫真話而要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社會裡,我們還指望為孩子們留下些什麼?我們還指望什麼?這個飽經風霜的民族,在被剝奪新聞自由後,失去的有豈止是新聞自由?

謹以此文遙祭欽本立先生,並向仍在黑暗中抗爭的新聞工作者致意。「我們都是欽本立!」

2004年4月15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