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庫區掘出袖珍漢闕

標籤:

【大紀元4月2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長江三峽庫區重鎮的重慶市忠縣,最近出土一個又矮又單薄的小漢闕。中國大陸考古專家說,這是迄今在中國發現最小的漢闕,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漢闕是漢代特有的紀念性建築,常立於漢代宮闕、祠廟和陵墓前,有古代建築活化石之稱。由於它對研究歷史文化、建築、雕塑等具有價值,所有一般發現的漢闕都屬於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華社今天報導,新出土的袖珍漢闕是在忠縣新生鎮鄧家沱文化遺址發現。與大陸已經發現的三十多個漢闕相比,在鄧家沱出土的這個漢闕矮小,整個漢闕高只有三點二公尺,石材也比較單薄,是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漢闕中最小的一個,整個漢闕造型精美,闕身上刻滿了珍禽異獸,頂上也雕刻有生動的圖案。

去年上半年開始,鄭州大學的考古工作者先後在忠縣發現一些石質構件,包括闕基、闕身、枋子層等,考古專家把它們湊在一起,發現是一座完整的漢闕。忠縣文館所已將這個漢闕防風化處理,復原在忠縣白宮祠內。

在此之前,考古工作者已經在當地發現了三處漢闕,包括丁房闕、無名闕和烏楊闕,忠縣因此被稱為漢闕之鄉。

相關新聞
13歲靠割草起家 年輕人擁有價值百萬綠化公司
如何引導孩子遠離屏幕?7孩父親分享妙招
什麼是鳥擊? 飛行員應該如何處理?
安寧病房護士經驗談:臨終者最驚人的3件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