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內群龍無首 小平思路處理香港問題

標籤:

【大紀元4月29日訊】(亞洲時報林綺慧二十八日報導)近日香港政改問題鬧得沸沸騰騰,但不少討論其實不一定觸及問題核心。知情人士指出,對中央領導而言,香港政改是中國政改的一個部份,所以有關問題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中國中央政府最近採用“拖字訣”處理香港政改問題,其實正好反映出中南海在十六大之後群龍無首的局面。

據消息人士對亞洲時報在線透露,由於在現階段究竟是江澤民抑或是胡錦濤才是中國重大事務的掌舵人還未明朗化;香港問題經過一番拆騰後,中央還是沿用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一貫技倆──“不要爭論”,“把問題留待下一代(屆)解決”。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4月26日決定香港第3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不實行全面普選,以及2008年第4屆立法會組成比例,維持第3屆功能與直選各佔一半的比例。就第4屆立法會組成比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其實是如北京官員所指“以不變應萬變”。亦因如此,香港“民主派”猛烈批評中方做法是“不容寸進,完全背離整天掛在口邊的‘循序漸進’、和《基本法》訂明最終達致全面普選原則”。

香港立法會有60個議席,第1屆立法會議席分配是直選議席20個,功能組別議席30個,10個選舉委員會議席;第2屆立法會議席分配是直選議席24個,功能組別議席30個,和6個選舉委員會議席;第3屆則將6個選舉委員會議席取消,改為直選議席,即直選與功能組別議席比例各佔一半。

香港“民主派”認為,若按照循序漸進原則,第4屆立法會的直選議席比例,應比第3屆的一半為高。“民主派”指出,縱使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指,可研究增加第4屆立法會議席,但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就是不容直選比例任何改動的決定,明顯和漸進的本意相違。

據消息人士指出,說穿了中央現時處理香港問題就是拖,暫且拖住一屆,等到時中南海形勢明朗化之後再說。據指出,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中央深刻體會到香港“輸出革命”的威力,加上香港在1997年已回歸中國,香港政改已被視為中國政改的一個部份。

又據指出,對中南海領導而言,中國政改問題現時的關鍵是“要不要回到十三大路線上面。十三大後趙紫陽推行了連串被視為“民主化”的舉措,包括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提交工作報告,啟動黨內民主監督機制等。而這些做法,在六四後均被江澤民叫停。到胡錦濤上台後,中央又陸續恢復了一些趙紫陽時代的“民主化”舉措,但對於中央是否要啟動政改,江澤民明顯仍有保留,現時黨內仍未有共識。由於江澤民對政改持保留態度,中國政改未能啟動,香港政改亦難推行。

據指出,香港政改問題的關鍵,將在於江澤民在十七大後的角色和影響力。由於江澤民十七大時江澤民年屆81,他的退或留,對中國以至香港的政治改革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政局究竟誰是掌舵人,過去一年可謂撲朔迷離。按中國官方公報排名,胡錦濤排第一,江澤民排第二;但軍方場合則是江先胡後。

胡溫去年處理非典型肺炎疫情,以果斷及較以往高透明度的手法,顯示出與江執政時期的不同,這次疫情中甚至撤換了曾任江澤民保健醫生的衛生部部長張文康,反映胡溫當時主導了整個抗疫行動。在這一年間推行的新措施,亦表明中央政策在胡溫推動下,逐漸回到1989年前較民主的政治政策,例如,推行黨內民主、中央政治局需向中央委員會提交工作報告、以及實施黨內監督條例。

不過,胡溫雖握有不少黨政事務權力,但在一些重大問題,尤其六四問題,仍可看出江澤民的影響力不容忽視。今年舉行人大政協兩會期間,曾揭發中國隱瞞非典疫情的解放軍醫生蔣彥永,向人大政協上書要求為六四正名,中國內地便全面封鎖有關消息,禁止市民討論。這顯然現階段中央仍不會平反六四,一般相信,這與江澤民仍具其影響力有莫大關係。

“不爭論”是鄧小平晚年解決爭持不下事情的法寶。1989年鄧小平血腥鎮壓天安門學生運動,導致改革開放停滯不前,在第14次黨代表大會前後,黨內更掀起了一場姓資” 還是姓 “社”的討論,很多人要求要弄清楚改革開放的是資本主義改革,還是社會主義改革。結果鄧小平提出“不爭論”主張,壓下全國姓 “資” 姓 “社” 的爭論。

“把問題留待下一代解決”則是鄧小平在處理與其他國家發生領土主權爭拗的方法,例如中國與日本政府關於釣魚台的主權糾紛,中國和東南亞各國關於南沙群島的主權爭拗,鄧都主張“把問題留待下一代解決”。中央這次處理香港政制發展問題,雖不是要留待下一代解決,而只是留待下一屆解決,但背後的原理相仿。

不過,無論是胡錦濤或江澤民,在處理香港問題時,都不能迴避一個歷史問題。鄧小平提出香港回歸後實行“高度自治”,就是要讓香港在中國主政下擺脫殖民地管治;如今中國雖說接收了香港,卻仍擺脫不了殖民地式的管治。

中國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喬曉陽26日在香港解釋人大決定的座談會上,曾質疑當年香港人在英國殖民統治下,不會質疑、詆毀及要求修改《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為何現時香港人卻常質疑、詆毀基本法。但他卻忘記了,中國雖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但當年周恩來毛澤東卻以戰略角度定奪,留住香港這個窗口。也是在這背景下,香港才會在七十年代經濟起飛,並為中國八十年代以後的市場改革提供了後援。

這種要求香港人做順民的心態,可說是違背了鄧小平當年“高度自治”的構思。現任中央政府雖然以鄧小平手法處理香港政改,卻違背了當年鄧小平制定一國兩制政策時,強調香港人“從此擺脫殖民統治”的祟高承諾。鄧小平若是泉下有知,他的骨灰可能要怒捲成沙塵暴。(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奎德 :北京發佈的《美國人權紀錄》簡評
傳李鵬就「六四事件」著書撇清責任
龍延:陳水扁當選 中南海震蕩
【專欄】龍延﹕從台灣大選看中共面臨的困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