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用資料騙人

王維洛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4月30日訊】“用資料騙人”——Luegen mit Statistik,作者瓦爾特.克萊默(Walter Kraemer),是德國一本十分暢銷的書,也被列爲大學資料分析課程的參考讀物。該書通過許多實例分析了人們怎樣利用資料欺騙讀者。同樣的實例在中國的新聞媒介中、在重大決策過程中,常有出現。

實例一:

請看下面一個爲“猴年新年全國餐飲業進賬200億元”的報導:

新華社北京2004年2月6日電(記者丁海軍),據對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個城市與餐飲企業營業額抽樣調查統計,新年黃金周期間餐飲業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5%左右,全國餐飲業營業收入約210億元。

中國飯店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猴年新年黃金周全國餐飲業出現了不少亮點。年夜飯火爆,人均餐飲消費檔次普遍提高。今年年夜飯預訂早、銷量大、價格高、餐飲品牌店和老字型大小企業尤佔優勢。南京餐飲企業承辦的家庭年夜飯訂桌數量較去年穩步增長,價位比去年提高20%,銷售額同比增長10%左右。

報導中有關於南京餐飲企業承辦的家庭年夜飯的情況:
第一:訂桌數量較去年穩步增長,
第二:價位比去年提高20%,
結果是:銷售額同比增長10%左右。

如果南京家庭年夜飯訂桌數量比去年有增長,價位又比去年提高20%,銷售額起碼應該比去年增長20%以上才對。既然銷售額只比去年增長10%左右,價位卻比去年提高了20%,訂桌數量應該比去年有較大幅度的減少。可見南京餐飲企業承辦家庭年夜飯的銷售額增長,主要是由於價格的提高,而不是由於定桌的增加。可見資料在騙人。
實例二:

再看下面一個的報導,“貧困地區農民增收加快,首次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人民日報北京2004年4月22日訊: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國扶貧辦公室主任會議上獲悉,去年全國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提高了5.8%,比全國平均水平增幅高出了1.5%。

這又是一個典型的“用資料欺騙人”的實例。在作增長百分數計算時,一方面是2003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數,爲2622元,另一方面是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的人均純收入,低於882元。2003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數增加了4.3%,實際增長了約108元;雖然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數增加了5.8%,實際增長了不到48元,比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少了60元。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當兩個基數不一樣大時,比較兩者的變化速度,往往容易形成扭曲的圖像。

人均收入882元是個什麽概念?筆者在下鄉插隊時,農民都用一年收入相當於多少斤糧食來計算。按1.60元一斤糧食計算,貧困縣農民一人一年的收入只相當於約550斤糧食!550斤糧食要支付柴米油鹽的最基本需要!一人一年需要食用的糧食爲360斤,所剩的收入只有190斤糧食,這些收入又怎麽能夠油鹽醬的需要?貧困縣農民人均收入882元的這個收入水平,和他們在二十世紀七十、八十年代的收入相比,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改善。
實例三:

長江三峽工程決策中有一個個最重要的結論爲“早建比晚建好,晚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節約46%的投資,早建比不建節約70%投資,爲了讓全國人民代表能懂,就更形象地描寫爲:早建比晚建節約小半個三峽工程,早建比不建節約大半個三峽工程。

其實,這又是用資料在騙人。

在三峽工程論證中有一個經濟綜合評價的課題組,在只考慮經濟效益和建造成本的前提下,比較了“早建”、“晚建”和“不建”的三個方案,各方案造價如下:

早建方案總造價:1908.68億元人民幣(爲100%)
晚建方案總造價:1981.40億元人民幣(爲103.8%)
不建方案總造價:2018.82億元人民幣(爲105.8%)

按照這個比較結果,晚建方案比早建方案只多3.8%的投資,不建方案比早建方案只多5.8%的投資。考慮到早建方案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移民造成的社會問題,不建方案應該是最好的方案。只是有人採用了“移花接木”的方法,才有了“早建比不建節約大半個三峽工程”的結論。

實例四:

198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組織對長江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提出三峽工程造價爲361.10億元人民幣(1986年底價),這是所謂的靜態投資額,而相應的動態投資額爲156.74億元人民幣。後來這個靜態投資額採用1990年底價,上升到569.2億元人民幣。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長江三峽工程之後,靜態投資額馬上上升到750.70億元人民幣(1992年底價),1993年公佈的靜態投資額更高達1149.11億元人民幣(1993年5月價,不包括輸電工程投資爲900.89億元),而相應的靜態投資額爲2500億元人民幣。
如果單獨地去看每一個數位,也許什麽問題也看不出來。如果聽信一些人對靜態投資額和動態投資額的解釋,也看不出什麽問題。但是把這一連串的資料聯繫起來分析,就可以發現許多問題。1993年公佈的靜態投資額1149.11億元,是全國人大1992年批准時569.2億元的兩倍多。在1990年底到1993年5月短短的兩年五個月的時間裏,三峽工程造價翻了一番多。

有人提出疑問:是否是長江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有意壓低三峽工程造價,使得工程容易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批准?爲什麽在全國人大1992年批准之後,三峽工程就馬上大幅度提高造價?官方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們的解釋是,三峽工程造價的提高,是由於同期物價的上漲。如果官方的這個解釋是真實的話,那麽中國經濟資料翻番的遊戲中,又有多少是由於物價上漲而導致的?

—轉自《觀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維洛:綠蔭和黃沙
王維洛:三峽工程船閘對長江航運的承重打擊
王維洛:白鐵無辜鑄佞臣
王維洛:爲何須“重振長江航運生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