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如賴活著 究竟說了什麼?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5月26日訊】(大紀元時報記者李直/整理報導)剛得到第六十三屆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的「好死不如賴活著」,是陳為軍嘔心瀝血所拍的一部六十分鐘的紀錄片。沒有故事、沒有情節、沒有背景音樂、沒有字正腔圓的敘述、沒有宏大的場面,整部影片就是在肅殺的氣氛裡,向觀眾展示一個愛滋病家庭粗礫的日常人生。
沒有NG的紀錄片

紀錄片記載了馬深義一家從二○○一年夏至到二○○二年中國新年的生活。馬深義一家五口除了大女兒馬妞,其他四口人都有愛滋病。開始時,三個孩子的母親雷妹已經病入膏肓。電影以她一聲「娘啊!」的慘叫開始,馬家的破敗的小屋和院裡的黃土地就是紀錄片的舞台。

不到一歲的老么馬占槽光著屁股在院子裡爬,坐在小板凳上,同樣感染了HIV病毒的小姐姐馬榮餵他吃麵條。鏡頭一轉,他爬向平板車,把自己拉起來往上望。車裡躺著他瀕死的母親雷妹,她在生命的最後甚至沒有力氣驅走臉上的蒼蠅。

馬占槽總是在吃藥,幾次他伸手去拿吃的,可是爸爸不讓他吃,因為患愛滋病的他一吃東西就拉肚子。二女兒馬榮對著鏡頭跟著大姐姐馬妞學唱「新年好呀!」。馬妞幫助父親照顧弟妹,她用自己整個身體的重量壓在抽水機上幫父親打水,有空就寫著家庭作業。

末尾是一段馬妞的訪問。當時她站在門邊,懷裡抱著弟弟,妹妹站在旁邊。陳為軍問她:「你怕不怕弟弟、妹妹傳染你啊?」她立刻說:「不怕」。陳為軍接著問「為什麼不怕?」,她就只是低下了頭不吭聲了。就是這一個細節,促使陳為軍把片子剪出來。

正如馬深義還在中國新年包著一盆不超過六十個、餡是綠色的餃子,把春聯貼在破舊不堪的門上一樣,他似乎用一種生命的本能和中國農民的韌勁在面對自己已知的未來,而非逃避。就像片名所說:「好死不如賴活著」。
深沈的生命告白

紐約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十五日放映了這部影片。放映結束後,從武漢前來紐約領獎的陳為軍在現場回答觀眾的問題,談到了製作的前後和自己的心路歷程。他說:「我平常思考生死很多,這個家庭感動了我。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到了村子裡都會被打動,就會受到震撼。」

陳為軍說,他第一次到馬深義的家裡去時,被孩子打動了。那時馬占槽躺在餐桌上,從脖子抽血化驗。而馬榮和陳為軍的女兒同齡,於是,他決定把這一切記錄下來:「我想讓世界上很多生活比他們好的人看到有人這樣活著。」

陳為軍表示,很多人佩服馬深義,因為他是最有資格自己結束自己生命的人,要面對自己的生死、孩子生死,可是這個父親把這麼多孩子帶下來,沒選擇死。一開始妻子死亡時,他情緒起來了,但不多久就心平氣和,他發現了生命本身的東西,能活一天就美好地活一天,他就這樣做了。

陳為軍也談到了這個家庭的近況。大女兒馬妞已經開始有少女的羞澀;二女兒馬榮非常可憐,她想上學也上了一年學,可是現在腿疼,她連十分鐘走到學校都不行,估計活不到中國新年;男孩馬占槽健康得很。

陳為軍毫不遲疑地說,他還會跟著拍,如果沒有很大的阻力,他會一直跟下去。他說:「幾年以後,也許這個家庭只剩下馬妞。她的親人,像時空輪迴一樣,一個個都會走。」而他最深的希望是,這部片子能在中國播出。──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為軍自述:《好死不如賴活著》
製片人陳為軍紐約談《好死不如賴活著》
採訪《好死不如賴活著》制片人
好死不如賴活著 打動人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