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知識分子上網追求民主

標籤:

【大紀元5月2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蔚然報導) 中國年輕作家余傑在華盛頓發表演講,談到了近年來網絡上知識分子群體的出現。他提出,雖然政府對互聯網嚴密監視,但年輕一代人還是日益依靠互聯網傳送信息,發表意見,而且中國體制內的知識分子也逐漸開始跟民間輿論出現互動。

北大畢業的年輕作家余傑,應美國民主基金會邀請,在華盛頓發表演講,介紹網絡發展對中國知識界和民間輿論形成的影響。余傑說,短短幾年裡,中國網絡飛速發展,為年輕人提供了獲得信息,發表意見的渠道。他說:“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在六年以前,在我的第一部作品正式出版之前,我的很多批評現實的文章只能通過手抄本的方式在很多大學裡流傳,但是比我更幸運的是,六年後更年輕的中國作家學者可以把他們的作品直接貼到網絡上。”

*當局迫害網上發表批評意見者*

雖然發表作品,針砭時政有了可去之處,但是中國政府從未放棄對網絡的控制,網絡空間還遠遠沒有實現言論自由。余傑說:“在Cisco和Yahoo等美國公司的技術幫助下,中國政府對許多在網絡上發表批評意見的公民進行嚴密的監視和殘酷的迫害,據獨立中文作家筆會的統計,現在有40多位作家因為在網絡上發表不同的政見而被捕入獄。”

最近比較著名的兩起網絡作家被迫害的案件,一個是湖北的杜導斌,一個是筆名“不鏽鋼老鼠”的北京大學生劉荻。杜導斌最近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受審,而劉荻在外界輿論大力聲援下去年11月獲釋,先後被關押一年。

余傑說,雖然面臨著巨大的危險,但是在中國,還是有越來越多的青年知識分子運用網絡這一新鮮傳播手段,表達他們對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他說:“最近幾年來,在網絡上已經聚集起一批三十歲左右的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知識共同體,而且在中國先後出現了20多次有重大影響力的簽名活動。很多年輕知識分子比起年長的一代人來說,具有自覺意識,脫離官方的學術體制,對於這樣一種沒有單位,沒有教授身份的情況,青年一代知識分子並沒有感到自卑,相反,他們感到自信和自豪。”

余傑說,在網絡上發起的 20多次簽名活動,包括慰問911之後的美國人民、敦促落實義務教育法規、要求遷移毛澤東遺體以及抗議對自由作家不公正的逮捕和審判等。余傑說,很多知識分子創辦了自己的網站,有些網站先後30次,甚至40次被政府封殺,但不久又會重新開張。

*體制內知識分子出現轉變*

余傑還提到,去年解放軍總醫院退休醫生蔣彥永敢於揭露政府掩蓋薩斯真相,今年又發表公開信要求為六四正名;另外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公開對政府迫害法輪功發表不同看法,都說明中國體制內的知識分子開始出現轉變。他說:“網絡上民間輿論的形成已經開始跟體制內的一些本來擁有相當的資源和地位的知識分子互相有了溝通和互動,這些體制內的知識分子也開始勇敢地站出來,發表他們的批評意見。”余傑補充說,中國網絡上的知識共同體,體現了中國人民走向民主自由的一種努力,但中國背負了幾千年的皇權傳統,半個世紀以來又被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所控制,因此中國的民主化轉型道路,可能比任何國家都要艱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東海一梟 :好大一張牛皮!──對一個副科小警察的冷嘲與忠告
龍應台:為台灣民主辯護--與華人世界對話
中國法院對《南方都市報》案的審判遭到譴責
胡少江:為什麼發展中國家的知識分子往往更反對全球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