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波:大陸政論作家:余樟法與鄭貽春

——附:當代大陸持不同政見之部分知名政論作家

楊銀波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10日訊】兩位都是對我頗有影響與恩遇的大陸活躍人士,也是www.google.com裏分別擁有14900項與有11600項查詢結果的網路知名人士:一位是將滿40歲的浙江政論作家余樟法(東海一梟),一位是已滿45歲的遼寧政論作家鄭貽春。前者與我網遇時間已近兩年,後者與我網遇時間已近一年半,他們的文章我幾乎一一珍藏、閱讀、整理、筆錄,乃至必要時溝通交流。當互聯網政論寫作已經成爲大陸大勢所趨之時,我想以我的長期觀察與交往印象來著重談論他們兩位。–我希望這種談論並非是一味的褒揚或者謬贊;就好比我認爲“作家”職業素質之其中兩項–分析資訊的實力,表達語言的準確–應該體現於本文一樣。

余樟法的性格是耿直、坦率、倔強,自尊心較強,情緒幅度較大,容易衝動,他總是將自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富於熱烈的性情;鄭貽春的性格是強烈反叛、脾氣古怪、思維理性,爲人寬厚,感情脆弱,富於創造的精神。兩人最大的共同點是獨立精神,以及由此帶來的獨立見解與舉動。縱觀兩人生涯,余樟法在中年以前乃是白手成家,半生波瀾風霜,虛名虛利,財來財去,有敗有興,人生波折相對較大;而鄭貽春在中年以前乃是萬物確立、智勇得志,博學多才,能屈能伸,心中無毒無貴,人生旅途相對平順一些。在中年以後,余樟法才漸漸智勇得志,且愈戰愈勇、欲望無止;而鄭貽春雖有智謀膽力,卻很可能在十餘年之後要更多地顧及於策略和心境,並漸漸地考慮退保平安和深入己身。他們兩人最悲哀的地方在於,其人生終結可能都是這個時代的悲劇:成就是有的,但大部分並不能達到他們心中的志氣和時代的許諾。

余樟法的領悟力相當強,善於計謀,看重德望,猜疑心也難免,他自己也能覺察到這些,因此他的做事方式是非常在意“查人而行”的,對任何人都是在有一定瞭解與認可的基礎上才願意謹慎地與之同謀共道;鄭貽春則是個典型的抗爭者,目標明確,不屈不撓,有充實的戰鬥力量和團結精神。兩人對時事的來龍去脈都瞭解得很清楚,爲人爲文出衆,受人欽敬,四海聞名,而且都是悲天憫人之輩,時時慷慨施貧和助人,但他們做事的動機有所不同,做事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且利益所得也有所不同:余樟法做事主要靠“熱情”,鄭貽春做事主要靠“創造”;前者完全就是個工作狂,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真是天馬行空無法捉摸,不過做事乾淨利落,總是保持火熱的激情,後者則是革命家的獨特行爲方式,做事準確、迅速,進攻性強,決定了就立刻動手大力做;前者基本上是名利雙收,具有貴族氣質,榮譽永遠是第一位的,而後者在物質上發迹就難了,不過精神卻永遠是第一位的。他們兩人的區別,是貝多芬與莫札特的區別,是邱吉爾與林肯的區別,是希拉克與雷根的區別,是迪斯尼與凡爾納的區別。

余樟法的不簡單之處在於他不僅僅是一名政論作家,而且還是一名有著相當凝聚力量的社會活躍人士,他願意且樂於與社會上有影響的人物交往,只有要“高朋”,他便願去“滿座”,這在客觀上對他有支援或保護的作用;而鄭貽春則非常適應儉樸而淡泊的生活,他對朋友比對戀人還好,永遠離不開朋友(只有在極爲特殊的情況下,他才異常冷漠、孤僻和不近人情),屬於那種兩肋插刀的人,必要時簡直不顧自己的一切而奮力幫助朋友,實屬難得。從余樟法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凡事的來龍去脈他都喜歡一清二楚,不喜歡含糊其辭和模棱兩可,而且你絕不能強迫他,否則他很可能以更爲高度的“熱情”給予強烈的回擊或者目中無人的躲避(不是妥協或虛僞),你根本拿他沒有辦法;鄭貽春文章的特點是出奇的大膽和黑色的幽默,他特別善於抛棄過去乃至“自毀”,從而真正地從精神上完全站立起來。相對於余樟法而言,鄭貽春的文章更爲明確、更有條理、更具膽魄、更愛冒險,對政治和社會的規劃展望具有更高度的理想。余樟法的幽默是見識上的幽默(眼光老道),思想路線是直的;鄭貽春的幽默是智慧上的幽默(思維老道),富於邏輯和哲理,並且永遠保持文辭瘋狂的特色、批判挑戰的態度和合於邏輯的思考方式。

永遠笑到最後,追求更高超的心靈層次的樂觀主義者余樟法,其心態變化太快,反復無常,三月一小變,三年一大變,人生資源容易浪費,尤其容易浪費在一些不必要的人事糾紛和無聊筆戰之中;懷抱自由、博愛,追求最終之社會正義的理想主義者鄭貽春,其招致攻擊譭謗惡意中傷的情況太容易發生,常被視爲極端分子,成爲最可惜、最可惜的傳統下的犧牲者。相比之下,余樟法比鄭貽春更孤獨,雖特立獨行,但因“被注視”又怕失去自由,“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乃是其最逼真的內心世界;而鄭貽春的快樂則大部分來自於這個社會的點點改進與未來社會的光輝前景,擁有堅定的意志力和公正的判斷力,他需要養習、正在養習和繼續養習的是–“偉大的人格”和“完整的自己”。坦率地講,余樟法與鄭貽春都是抱有野心(強大抱負)之輩,前者略帶威權性格(好鬥性、競爭性乃至侵略性),後者比前者更莊嚴、更寬容。因其才能,兩人值得我們珍惜、愛護和幫助;因其影響,兩人應予善意監督和自我發掘。預祝二位勇往直前,自由順利。

附:當代中國大陸持不同政見之部分知名政論作家(楊銀波2004年6月1日整理)

姓名 年齡 原籍 查詢(google查詢項數)

余 杰:31歲,原籍四川。(27500項)
王 怡:31歲,原籍四川。(25800項)
余世存:35歲,原籍湖北。(05270項)
師 濤:36歲,原籍寧夏。(04140項)
張英紅:36歲,原籍湖南。(01240項)
劉 水:37歲,原籍甘肅。(08650項,含部分同名查詢結果)
任不寐:37歲,原籍黑龍江(09940項)
傅國湧:37歲,原籍浙江。(09380項)
杜道賓:40歲,原籍湖北。(22500項,筆名杜導斌)
余樟法:40歲,原籍浙江。(14900項,筆名東海一梟)
張耀傑:40歲,原籍河南。(04640項)
李衛平:40歲,原籍湖北。(03140項)
李建強:40歲,原籍山東。(02450項,筆名劉路)
杜義龍:40歲,原籍山東。(01650項,筆名北冥)
張 林:41歲,原籍安徽。(30400項,含部分同名查詢結果)
顧則徐:42歲,原籍上海。(01170項)
劉軍寧:43歲,原籍安徽。(06280項)
謝 泳:43歲,原籍山西。(04990項)
楊同彥:43歲,原籍江蘇。(01410項,筆名楊天水)
鄭貽春:45歲,原籍遼寧。(11600項)
廖亦武:46歲,原籍四川。(04300項,筆名老威)
楊春光:48歲,原籍遼寧。(04700項)
劉曉波:49歲,原籍吉林。(37000項)
樊百華:49歲,原籍江蘇。(21600項)
王力雄:51歲,原籍吉林。(08190項)
徐錫亞:61歲,原籍河南。(03880項,筆名虛舟,含部分同名查詢結果)
呂加平:63歲,原籍上海。(07870項)
包遵信:67歲,原籍安徽。(03310項)
孫文廣:70歲,原籍山東。(05290項)
鮑 彤:72歲,原籍浙江。(09480項)
林 牧:77歲,原籍陝西。(18000項,含部分同名查詢結果)
李 銳:87歲,原籍北京。(15400項,含部分同名查詢結果)

其他頗爲知名和活躍的當代中國大陸政論作家還有:

趙世英(16100項,筆名趙達功)
楊支柱(05490項)
昝愛宗(04180項)
晨 海(04440項)
田曉明(02360項)
陳永苗(02530項)
曾仁全(02100項)
徐建新(01840項)

……等等。

【注明】本整理名單含有個別“看似非政論,實爲真政論”的另類政論作家。我僅依據“非常局限、非常片面”的google查詢項數進行排名,並排除“含部分同名查詢結果”的較爲明顯的政論作家,得出如下粗糙而淺顯的結論–在當代中國大陸持不同政見的知名政論作家之中,前十名依次爲:

01.劉曉波(37000項)
02.余 傑(27500項)
03.王 怡(25800項)
04.杜道賓(22500項)
05.樊百華(21600項)
06.趙世英(16100項)
07.余樟法(14900項)
08.鄭貽春(11600項)
09.任不寐(09940項)
10.鮑 彤(09480項)

我將他們十人統稱爲“大陸十大傑出政論作家”。

最後,本文要聲明的是三點:第一,google查詢項數僅僅代表互聯網之某一數量意義上的積累(且項數在不斷變化,乃至某些網頁被故意封殺),是淺薄之名次,但有其積極意義存在;第二,以上政論作家皆爲持不同政見者,且概不計較高低大小先後,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故此名次勿以功名心看待;第三,以我所知,深藏中國大陸民間之政論人士多如牛毛,高手雲集,難以數計,且涵蓋各行各業各年齡階段,現時湧現之輩應打破封殺此類高手大量湧現的政論禁錮之惡制,爲中國大陸之政論事業竭盡全力以赴之。

──轉自《議報》149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楊銀波:楊天水訪談錄
【專欄】楊銀波:致信杜導斌之子杜文玉
楊銀波:《百年鬥志周刊》刊詞
【專欄】楊銀波﹕劉水之被捕与當局之陰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