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假如 Shep在中國

肖雪慧

標籤:

【大紀元6月21日訊】Shep是誰?

Shep是美國某小城鎮一隻失去主人的狗。

人們在火車站發現了它。它棲身於車站的一個角落,流連於車站四周,每當有班車到站,就急切地迎上去,用滿含渴望的雙眼在人群中搜索。原來,它在這裏目睹了窮主人的靈柩被擡上火車的情景,以爲主人還會回到這裏。

人們關心著這只重情義的狗, 想給它食物和住處,但它拒絕人們的食物,也拒絕跟任何人走。後來,人們獲得了Shep的信任,它開始願意接受食物,卻仍然拒絕離開車站。於是,火車站辦公室成了它的家,它就在這裏等待著每一班車的到來。Shep的故事很快流傳開了。它的忠誠打動了無數人,許多信件從美國各地、從英國、法國、加拿大飛到這個小鎮,其中有許多寫信的人表示想收養它。可是沒有誰能帶走它,它固執地要在這裏等待自己的主人。五年半過去了,Shep漸漸老了,聽力也越來越差了。1942年的x月x日,這是一個悲慘的日子。又一班火車快到站了,Shep像往常一樣坐在鐵軌上等待,但這一次它沒聽見背後的火車聲響。Shep 被火車壓死了。幾年來,Shep已與車站職工和全城居民融爲一體,不可分割。噩耗傳開,悲傷籠罩了車站和小城。人們爲它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從學校童子軍選出的四個男孩擡著Shep的靈柩緩緩走向山頂,後面長長的送葬隊伍中是市長和車站、小城中所有熱愛Shep的男女老少。人們把它葬在了山頂,墓碑上方豎立著眼望著火車站方向的Shep 像。它似乎仍然在尋主,它的故事也仍然在繼續流傳。但隨著時間流逝,與它息息相關的人們漸漸離開人世,它的故事在一些人心中也漸漸淡忘。爲了這個美好的故事代代相傳不被遺忘,1992年,在Shep死後50年,有心者發起倡議和募捐,人們積極回應。募來的錢在市中心爲Shep建了銅像,銅像下面是刻有Shep事迹的碑文。Shep永遠成爲了小城的一部分,而以它的名字命名的Shep基金會則一直支援著一個聾啞學校從而使Shep的事迹繼續延伸。

上面敍述的,是我從電視中收看到的一個真實故事。故事究竟是來源於英國BBC廣播公司製作的“動物星球”系列片還是美國製作的“國家地理雜誌”系列片,我記不準確了,但其中所有情景一直歷歷在目。故事深深打動我的不只是義犬Shep的忠誠和執著,也不只是小城中人們普遍的同情心,還有小城居民對美好事物的敏感以及由於這種敏感而發生在他們和這只狗之間的相互關係。Shep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尋找主人,從不放棄,它的行爲是很可以當得起“可歌可泣”這樣的讚譽的。而小城人們易感的心靈使他們善於從生活中甚至從動物身上去發現美好的東西。的確,是他們對它的同情和照顧使這只失去主人的流浪狗在日後五年半漫長而無望的等待中始終有愛的溫暖相伴隨,然而在他們和Shep的關係上,與其說是Shep需要他們,毋寧說是他們更需要Shep以及他們從Shep身上發現的美德。人們在關注著這只流浪狗並對它付出愛的同時,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淨化,小城則因爲這種共同的關心和愛護而有了一種奇妙的凝聚力。事實上,圍繞著Shep發生的一切已經成爲小城全體居民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資源。我猜想,大概正因爲人們意識到了這一點,小城在50年後要重溫這段傳奇,並採用堅實耐久的物質形式來保存、展示和傳遞它,讓它與小城的歷史共存……

然而,每當想到Shep和小城人們之間發生的關係,一個問題總要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假如Shep在中國,情況會是怎樣的呢?

以國人慣常的作爲看,Shep這只窮人的伴侶狗,它既非出自名門,又貌不出衆,是一隻十分普通的狗。無論行爲多麽可貴,習慣於以貌取人或以品牌論高下的人們是很難注意到它的。或許會有好心人給它一些看顧,但要數年如一日地幫助它,實在不大可能,何況它又是那麽固執,不肯歸屬于除它的主人之外的任何人。事實上,表現在Shep 身上的忠心耿耿和永不放棄,在絕大多數國人的德行譜系中就未見得重要,至少,這些德行受到重視的程度無論如何也沒法與“識時務者爲俊傑”和“良禽擇木而棲”之類實際通行的“生存智慧”相比。所以,更可能的是,誰有這麽一股忠誠執著勁,而這不二的忠誠又是奉獻給一個無權無勢、貧困落魄的死者,誰招至嘲笑和奚落。這還是往好的方向去想。如果更從現實出發一些,看看近年來有關部門射殺流浪狗的舉措,再看看經常發生的甚至連家養貓狗也被人誘捕了拿到市場或餐館賣掉的事件,已經失去主人的Shep在這裏將面臨什麽樣的險惡命運,真不敢想!但有一點是可以想見的:在這裏,圍繞著Shep的那段美麗的傳奇不會發生。

2001年7月14日

──轉自《學而思》(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肖雪慧:要害在於差別性立法
肖雪慧: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
肖雪慧:尷尬的法律和費解的判決
肖雪慧:為了和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