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期人物》蘇貞昌拚外交 沒聲音更有力量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五二○之後「衝」進總統府的蘇貞昌,這一個半月以來究竟都在幹什麼?這是不少台北縣鄉親最近納悶的話題。

  政治人物、特別是選舉出身的政治人物,若放進冰箱冷處理,在表演的舞台消失後,還能撐多久?這是政壇殘酷的鐵律。

  不過,在陳水扁總統帶領下進行浮潛的「昌仔」,這個禮拜突然冒出水面換氣,才讓大家驚覺到,原來他惦惦吃三碗公,居然已經跑了百米。

  7月6日,才在總統府記者會公佈三一九特調開會由錢復主持成立,9日他就率領陳菊等七人代表團前往菲律賓,晉見順利連任成功的艾洛優總統,10日才風塵僕僕趕回國內,當晚旋即重回機場為來訪的新加坡未來新總理李顯龍接機。

  一個個新聞畫面快速跳接,蘇貞昌說話出奇的少,除了「不能證實」,就是「不便奉告」,彷彿正在實踐「沒有聲音更有力量」的哲學。

  政治人物的通病經常是有三分說十分,否則不足以譁眾取寵;要政治人物閉嘴做事,簡直就像閹割,多數人都做不到。而以曾是第一大縣的首長、抓住麥克風政令宣導原是本職的蘇貞昌而言,要他憋住氣息,蹲在台面下扶穩桌腳,而不恐懼桌布掩罩者,幾希!然蘇貞昌是辦到了。

  以這次出訪菲國為例,蘇貞昌已完成任務準備整裝回台,消息才在到訪國媒體曝光,在其抵達國門後,我官方低調不評論,相較於過去某些出訪案例被譏評為橫衝直撞以打代跑的「地攤外交」,民進黨操持外交的手法確實成熟細膩許多。

  其實,這不只是新執政黨的問題,經驗「老道」長達五十年的國民黨,以前為了就地收割累積個人聲望,因而不惜殺雞取卵的情況更為嚴重。

  一位前任副總統訪問新加坡,出發前其幕僚已施放空氣,大批媒體浩浩蕩蕩開拔到獅城,把下榻飯店大廳包圍如萬人空巷,等這位準備競逐大位的高官驗收「成果」後,新加坡足足有好一陣子不跟我國代表打交道,以「懲罰」違反默契。

  「做事特有效率,很快抓到重點,遵從專業建議」,一位團員如此形容他看到的「外交昌」。

  一般觀感,外交並非蘇貞昌的專長,陳總統怎麼會把幾個大案都讓蘇貞昌參贊極深?外界也捕捉到,總統上週參加三軍五校畢業典禮,總統府秘書長也陪同出席,若稱總統對蘇貞昌不信任,應該是不會給予他如此空間的。

  阿扁之於昌仔的關係,黨內有許多解讀與說法,兩位當事人可能各有一把尺在心中,不過,對於蘇貞昌來說,有件事讓他至今都感受深刻。

  陳總統1999年競選總統時在「台灣之子」書中,特別提及他一九八一年台北市議員選舉前夕,在路上遇到蘇貞昌,蘇貞昌說「阿扁,作夥撩落去吧!」的往事。

  「當年只是一句話,阿扁竟然在十幾年後依舊記得」,重感情的蘇貞昌私下經常念在嘴邊。

  另外一個讓昌仔點滴在心中的,就是總統連任後的這次人事安排,究竟應不應該安排他出任府幕僚長,來自幾個管道都向總統施加了壓力,最後總統不為所動,給了他歷練不同領域政務的機會,蘇貞昌不會沒有感覺。

  當年同是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的這群民進黨菁英律師,在革命道路上儘管有諸多曲折,在競跑的速度上也有先有後,際遇不盡相同,但是大家曾經一起為台灣民主奮鬥的不妥協心情,卻是可以超越殘酷現實,彼此相互連結的共同語言。

  由台北縣到總統府後,蘇貞昌知道民間不少人對他有期待,也非常清楚在權力的運作上,他若不知進退之節,必然成為黨內同志的箭靶,蘇幾次對朋友說,「講了大家也許不信,看了愈多艱難的事情,就打心底愈想為這個國家多做一點事,成功不必在我,真的無所謂,這是過去在地方觸摸不到的感受」。

  陳總統說過許多次,四年後的事現在誰也不敢逆料,現在大聲不表示以後就如何,蘇貞昌聽在耳裡,記在心裡。

  每個人的最大敵人必是自己,唯有不斷聆聽並且懂得自制的人,才能越過時空的篩選淘汰,在人生的馬拉松賽跑回終點。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