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的飲用方法

人氣 31
標籤:

自從我們的祖先發現和飲用茶葉以來,飲茶方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中國古代,茶葉最初作為藥用,是採摘生葉煎服。以後,發展為以茶當菜,煮作羹飲,或與其他食物調劑飲用,到了明代,才發展成為我們現在常用的茶葉沖泡飲用的方法,同時,由於中國地域遼闊,茶類眾多,風俗習慣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飲茶方法。不同類的茶葉的飲法雖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異。這是必須加以區別的。   

*綠茶飲用方法
  
綠茶在中國南方地區非常流行,是人們普遍愛飲的茶類,其飲法也隨不同茶品、不同地區而異。  

高級綠茶(包括各種名茶),一般習慣於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以顯示出茶葉的品質特色,便於觀賞。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採用瓷質茶杯沖泡。瓷杯保溫性能強於玻璃杯,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較濃厚的茶湯。低級茶葉及綠茶末,又多用壺飲法,以便於茶湯與茶渣分離,飲用方便。
  
江浙一帶,人們大多喜歡龍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級眉茶。飲用時,十分講究茶具的潔淨和用水的質量。

*烏龍茶飲用方法
  
烏龍茶採制工藝有許多獨到之處,而泡飲方法更為講究。  

中國福建、廣東兩地都偏愛烏龍茶。特別是閩南人、潮汕人,在喝烏龍茶時,對茶品、茶水、茶具和沖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等烏龍茶上品;泡茶時選用的是甘淨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緻,稱為「四寶」,即:玉書煨(開水壺)、潮山烘爐(火爐)、孟臣罐(茶壺)、若深甌(茅杯)。玉書煨是扁形的簿瓷壺,能容水4兩;潮山烘爐,用自鐵製成,小巧玲瓏,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欖核當作燃料的,須注意防止煙味冒入壺口;孟臣罐多出自宜興,顏色以紫為貴,容水約2兩;若深甌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過二三錢,多用景德鎮等地產品。飲茶時,把爐子放在牆邊,上擱玉書煨煮水,同時用清水洗滌茶具;當水汽從煨日徐徐冒出時,即用沸水燙熱孟臣罐和若深甌,再把鳥龍茶放入罐內,茶量約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沖入開水後,用壺蓋刮去面上浮沫,然後把蓋蓋上,再用開水在蓋上淋浴,並把若深甌燙熱;二三分鐘後,把茶湯均勻地傾入各個杯中,通常一壺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傾一半,週而復始,逐漸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湯氣味均勻。這時,一邊慢慢品啜,一邊又把清水放入煨裡,準備沖泡第二壺茶。這種泡法,液色極濃,揭開壺蓋,只見滿壺茶葉,湯量卻很小。一只若深甌只能容二三錢茶湯,也許不滿一口,不過此飲法可細細品嚐,回味悠長,滿口生香,此飲法亦稱功夫茶。
  
品飲烏龍茶時,拿看茶杯,從鼻端慢慢移到嘴邊,乘熱聞香,細品其味。特別是武夷巖茶和鐵觀音有一種茶香,聞香時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遠及近,來回往復,即覺陣陣茶香撲面而來,品飲時甘香適口,餘韻不絕。

*紅茶飲用方法
  
從使用的茶具來分,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杯飲法,一種是壺飲法。一般說,各類功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和速溶紅茶等,大多採用杯飲法;各類紅碎茶及紅茶片、紅茶末等,為使沖泡過的茶葉與茶湯分離,便於飲用,習慣採用壺飲法。  

從茶湯中是否添加其他調味品來劃分,又可分為「清飲法」和「調飲法」兩種。我國絕大部份地方飲紅茶採用「清飲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調料。但在廣東,有些地方要在紅茶里加牛奶和糖,使營養更豐富,味道更好。在中國西藏、內蒙古,這種飲法更為普遍,稱之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飲法是:
  
先將茶葉放入預先燙熱的茶壺中,衝入沸水浸泡約五分忡,然後把茶湯倒入茶杯中,沖入適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壺中泡過一次的茶渣,一般棄去不再用。

*花茶飲用方法
  
花茶,大多是選用芳香濃郁的鮮花和經過精工細制的綠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為多,也最受人們的喜愛。泡飲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乾杯內,用沸水沖泡,加蓋四五分鐘後即可品飲。如飲茶人數較多,往往採用壺飲法,即將適量的花茶置於壺內,沖泡四五分鐘後,傾入茶杯或茶碗中飲用。  

花茶的飲法,與普通綠茶相仿,但需特別注意防止香氣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潔淨無異味,最好選用白瓷有蓋茶杯,以襯托花茶固有的湯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會見阿富汗總統卡賽
受威脅穿防彈衣上班 反腐書記向媒體求救
財經簡訊
恐怖陰影威脅下南歐加強警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