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傅国涌:未完成的近代知识份子转型

答一位青年朋友

傅国涌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8月14日讯】在中国,从古代型的文人到近代知识份子的转型实际上至今还没有完成。这个转型开始于戊戌变法以后,可以三个人为标志:张元济被革职,永不续用,只能南下另谋出路,于是他就走上了出版业,创办了商务印书馆这个巨大的事业;第二个人是蔡元培,戊戌失败,觉得看不到希望,所以以他翰林的身份毅然辞去一切职务,南下办学,先是在绍兴,后来辗转到上海,开始他的近代办学事业,后来他能够在1917把北京大学发扬光大,是建立在世纪初办学的基础上的,他的教育观念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第三个人是张謇,他在戊戌变法稍早的时候,就以状元的身份弃官南下了,到他的故乡南通创办近代工商业,戊戌变法之后,他更进一步得看清了依附朝廷、做官这条路不太走得通了,所以他决心走他自己的路。以这三个人为标志,近代知识份子的转型已经开始了。

到了五四运动,有更多读书人不在政治这条独木桥上挤了,不再以追求做官为目标,而是要做一个学术文化方面的人物,比如在大学教书、办刊办报办书局等,也正是在他们手里,这些近代的事业才稍具规模,但是这次转型很快就中断了,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些知识精英当时认为靠马列主义就可以救中国了,很快往左翼的方向转了,包括鲁迅,晚年也受左翼的影响。所以,这个主义话语给中华民族的影响可能是不止100年,到现在为止已经是六七十年了。胡适他们坚持的这一条路,在当时被左的一翼遮掩得差不多了,所以中国的独立知识份子的传统,近代转型没有完成。

如果说张元济、蔡元培、张謇代表了第一代知识份子的转型,他们最初都没有受过外国教育,全部是传统型的知识份子、读书人。那么第二代是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出现了分化。有一部分人搞现实政治去了,像陈独秀,最后他境况很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反而是胡适为他的出狱活动。胡适坚持在当时左右激烈斗争的夹缝当中,他的声音在中国没能传达得太大、太久。以后的中国就是左的天下,依然是一个一元化的社会。

第二次的转型就出现在五四前后出生的这些人身上,就是顾准、许良英、李慎之、张思之、何家栋、吴祖光,他们几乎都是共产党员,在年轻的时候基本上都属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知识青年,都受过共产主义理想的影响。但是到了打成“右派”,经历“九死一生”之后,他们的晚年都有所反省。这个反省跟整个国际潮流也是结轨的,整个世界都已经认识到了乌托邦的破灭,中国搞市场经济也是在乌托邦破灭之后走的一条路。这个转型现在没有完成,但已经开始了。如果这次转型完成了,中国就有希望形成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知识份子传统。如果有了这样一个传统,那么即使出现一些比较大的波折,一些大的社会动荡,社会就有了自己的主心骨。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精神支柱,而这些精神支柱不是一个虚无的、飘在空中的、摸不着的东西,而是靠若干个生命个体来呈现的。台湾今天已基本完成民主化的转型,这跟雷震、殷海光等人是非常有关的。因为在这些知识份子身上,就寄托了这种价值体系、价值观念,这种肉体生命上可以看到的东西,他们的傲岸人格,不向权势低头,不依附权势这种精神气质。有了殷海光以后,其他知识份子就有了可以效法的参照系,所以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风气,社会主要是一种风气的影响。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傅国涌:“谁夺走了孩子天真的童言”?
傅国涌:“审计风暴”只是让媒体乐了一把
【专栏】傅国涌:杨振宁缺乏什么“品性”?
【专栏】傅国涌:“不得帮忙的不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