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油價的起落?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念綜合報導) 自七月下旬以來,國際油價即漲勢連連,由每桶40美元,攀升至45.5美元,甚至出現50美元的呼聲。在高油價可能抑制信心與支出的疑慮下,全球瀰漫著悲觀氣氛,也引發停滯性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且經濟成長率下滑)的討論,不過各國的反應不同。

正當大家熱烈討論、甚至考慮升息之際,竟傳來石油價格下跌的消息。至八月廿六日,兩大指標油價紐約輕甜原油與倫敦北海布蘭特原油已分別跌破43美元與40美元,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甚且表示,待九月達成增產協議,屆時油價下跌幅度將更大。

這次石油價格漲跌的主要因素,除了伊拉克等地區的油田遭受恐怖攻擊之外,需求面亦有兩大因素:一是油品市場的投機炒作,包括金融機構競相設計複雜鎖定油價的金融商品;二是民眾的恐慌心理,而絕大部分的情況是,需求面的影響幅度大於供給面。由此可知,面對油價的起起落落,最好的方法還是保持平常心,由市場供需力量去調整,高油價自然會吸引新的供給,消費者也會節約用油致需求下跌,甚至快速找尋替代品,於是價格就會下來。──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一週金價》隨油價走低 400美元可持穩
為什麼油價對台經濟影響已經降低?
高油價 全球經濟衝擊有限
石油危機令歐洲經濟復甦踩煞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