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替:同樣的戰勝國,不一樣的日戰敘述

安替

標籤:

【大紀元9月16日訊】如果不是《時代生活叢書.日本的興亡》這3本畫冊的提醒,我幾乎忘了中國也是日戰戰勝國。原因很簡單,哪有一個徹底的戰勝國、一個曾經有權接管日本城市的國家,過了60年,還對當年那個戰敗國充滿怨恨?韓國人到現在依然憤怒,尚可理解,因為它是被光榮的我們(華盛頓、莫斯科、倫敦和重慶)所解放的。可目前繼承「光榮重慶」的「北京」和它代表的人民,為甚麼也不像一個光榮的戰勝國?

美國在經歷「9.11」之前,遭受到最大的屈辱就是日本給的。在珍珠港、在新加坡、在菲律賓,美國佬從來沒有發現自己竟然這麼脆弱,不得不下決心加入這場正義對抗邪惡的戰爭。在戰時宣傳畫中,美國大兵懇求人民,「我能告訴他們你們還和我們在一起嗎?」一個憤怒的士兵揮動拳頭說,「報仇!12月7日」;另外的招貼畫中,狡猾的「東京小子」一直是怠工、遲到、浪費的朋友;還有一個是日本鬼子在暗中奸笑:「那些不工作的人們,謝謝!」

然而戰爭結束60年後的今天,當美國人重新回顧這段歷史時,卻非常平和、客觀,給讀者一個機會能進行認真的反思。這套關於日戰的3本畫冊,以Time和Life雜誌的筆調,重構了日本戰前、戰爭前後期的圖景。其更大的價值是,提供了一個和中國抗日戰爭教科書完全不同的敘述。關於偽滿洲國、關於重慶政府、關於汪偽政府、關於日本在東南亞的戰役、關於國民黨緬甸遠征、關於廣島長崎原子彈,書中都有客觀的報導。而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中,似乎只剩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統一戰線。

現在反日的青年,如果看看其中描寫戰前日本的《瘋狂的島國》,一定會迷惑起來:為甚麼自己偉大的愛國行為竟然和戰前日本引起軍國主義和戰爭災難的好戰瘋子一樣?甚至那些戰爭言論,如果單獨拉出來,簡直就是目前中國愛國論壇上的帖子。所以我一直認為,民族主義的氾濫是與信息不自由和偽造有密切關係,歷史本當為鏡,若被隨意篡改、遮蔽,這個鏡子簡直就是引向地獄的指路牌。

在我們的歷史常識中,殖民是壞的,解放是好的。但看《肆虐的太陽旗》,就會有一個意識形態悖論:日本人打敗了英國、美國、荷蘭、法國殖民者,把東南亞「解放」了出來,後來這些國家獨立後的第一批國家領袖,很多都是日本人培養的,例如印尼的蘇加諾和緬甸的昂山。事實上,日本人佔領東南亞,並不僅僅是黃種人統治者替換了白種人統治者,他們還帶來了屠殺和高壓。所以,很快,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出現熱烈歡迎日本皇軍的現象就被四處蔓延的抵抗所取代了。

在《日本的崩潰》中,我第一次瞭解到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的細節。這真是人類的大悲劇,悲劇不但在於杜魯門以這樣痛苦的方式結束戰爭,更在於杜魯門知道這是悲劇、還必須以這種痛苦的方式結束戰爭。日戰,給亞洲國家帶了巨大的痛苦,也給日本帶來了毀滅。日本進行了一次民族主義的試驗,其結果是刻骨銘心,永世難忘:所有的城市都被炸爛了,甚至兩個城市成為了核戰場。

我甚至能理解日本人,戰爭的確是錯誤的,可是所有的懲罰也都實施了,村山富士代表日本也道歉了;即便中國因為國內的原因放棄賠款,每年對華巨額的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也實際上算是賠償的一種形式了。參加二戰的老兵也都快死完了,然而為甚麼關於戰爭責任討論還在2004年繼續廣泛討論?還要怎麼樣?血洗東京嗎?在某些人的眼中,我們從來沒有贏得戰爭,我們到現在還是日本的臣民。

也許從這3本書中能找到怨恨不消的原因:一個沒有怨恨的戰勝國二戰敘述一定是客觀和全面的,不需要隱藏甚麼。在一個繼續怨恨的戰勝國中,歷史還是繼續被篡改和遮蔽的,因為信息的不自由和偽造能繼續維持這種想像中的怨恨,提供著巨大然而危險的政治功利。

---------------------------
書名:《瘋狂的島國》、《肆虐的太陽旗》、《日本的崩潰》
編者:美國《時代》、《生活》雜誌
出版單位:美國時代生活公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年9月 定價:每本26元
---------------------------

〔轉載自《新世紀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安替:紀德為何能從蘇聯幻象中看出真相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