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官員:房屋政策以市場為主導

標籤: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據明報新聞網報導)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說,房屋政策重新定位以市場為主導,重申會維持輪候公屋平均時間約三年的水平。

孫明揚晚上出席一個房屋論壇時指出,目前房屋委員會的財政狀況仍存在相當變數。自二零零二年10月開始,房委會面對的租金檢討司法覆核官司至今仍未結束,司法覆核申請人已獲上訴庭批准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現正等候排期進行聆訊。若房委會最終敗訴,便需要按之前通過的方案調整租金,這將對房委會的財政帶來極深遠的影響。

他說,領匯已暫時擱置上市,若果分拆出售商場及停車場的計劃最終無法進行,導致未能取得預期的收益,將進一步影響房委會的財政。

談到有社會人士建議恢復出售「居屋」及公屋,為房委會帶來收入,孫明揚指出,過去建售居屋的模式是政府在撥地予房委會興建居屋時在地價上作出折讓,當中隱藏了大量補貼。

他說:「其實有關的補貼是由納稅人負擔,而最重要的是市民置業與否,應以個人意願和負擔能力為依歸,政府應集中資源,幫助那些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為他們提供租住公屋。」

至於「租者置其屋計劃」,孫明揚說:「公屋一旦出售後,由於業權分散,令到日常的管理及維修將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我們應考慮如何善用現有的公屋資源,令到公屋的旋轉門有健康的流轉,這才符合整體社會利益。」

現時房委會提供約六十六萬個公屋單位,佔整體住宅數量百分之二十八。孫明揚認為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時機去探討是否要按照以往的模式繼續不斷興建公屋。

 

相關新聞
游揆接受信義房屋一六九O萬南亞賑災捐款
財經簡訊
領匯事件  港府燒銀紙九億
斯里蘭卡七旬老翁埋瓦礫11天生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