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歌修改建议刺激旧伤口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19日讯】(亚洲时报记者Siddharth Srivastava1月18日撰文)新德里 — 印度最高法院收到一封奇怪的情愿书,要求修改国歌《人民的意志》的歌词,因为这首由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在印巴还没有分治前写的歌词中提到了印度已经不再拥有的地区和民族。这无异于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曾三度交战的国家的老伤口上撒上一把盐。

最高法院上周通知政府,情愿书要求将《人民的意志》中的信德一词删除,因为该省在1947年印巴分治后已经不再是印度的一部分。印度内政部的回答是,国歌是由制宪国民大会1950年1月24日采纳,当时信德已经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因此制宪大会当时并非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它的理由是:“信德这一词不仅是指信德省,它还指已经成为印度丰富多彩的文化中不可分离的部分-信德文化。”信德人大部分是穆斯林,也有小部分是印度教徒,估计有3500万生活在巴基斯坦,400万生活在印度。

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在全国有不少人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应该走德国道路,取消分隔印度和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控制线(就像拆掉德国的柏林墙一样)之际。但同样有很多人认为,印巴应该通过战争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最高法院很明智,它既接受了情愿书,也允许持相反立场者发表意见-在印巴问题上往往有各种相互对立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国家的象征应该反映现实,因此国歌应该经修改以便真实反映它所代表的国家。一些人认为“信德”二字应该被“克什米尔”(国歌里没有这个词)取代。他们提到俄罗斯的例子:在前苏联瓦解后,老国歌中所有提到史达林的地方都被删除,以更符合新俄罗斯的现实。

最初递上请愿书的新德里律师巴特纳噶尔在接受一家著名报纸采访时说:“我呈递请愿书的理由是,将一个巴基斯坦省纳入印度国歌有违宪法。”在被质问这样是否伤害了信德人的感情时他回答道:“他们是前信德人。他们现在是印度人。如果你称他们为信德人,那么你应该称出生于新德里的巴总统穆沙拉夫为新德里人。我并不是反对信德人-我能感受他们的伤痛。但是1911年确定国歌时的局势与现在已经大相径庭。”

但意见相左者更具说服力,认为这场有违普世兄弟精神的争论毫无必要,应该首先考虑泰戈尔写这首歌时的文化背景而不是随后的政治分歧。也有其他国家在国家疆域发生变化后不改变原有国歌的例子。比如德国的国歌写在19世纪德国包括几十个独立的公国时,它的第一句歌词是:从马斯到默默尔,从埃斯到贝尔特。马斯是比利时和荷兰之间的一条河,默默尔是俄罗斯和立陶宛之间的一条河,埃斯是意大利的一条河,而贝尔特是丹麦海湾。

此外国歌中不仅没有包括克什米尔,也没有包括一些东北部的邦,如北方邦和新建立的邦,如加尔克汉德邦和恰蒂斯加尔邦。整个印度南部都被称作德拉维达地区而不是提到单个邦。

《印度时报》发表的一封读者来信这样写道:“在我看来,巴特纳噶尔递交请愿书要求从国歌中删除‘信德’一词的行为并不算爱国。当印巴两国正在为版图分裂搭桥铺路之际,他发出一声愚蠢的呼喊。修改泰戈尔的著名诗篇简直是亵渎圣物。这标志着文学著作将被一些目光锁定在麦克马洪线和拉德克利夫线以内的人糟踏的时代的开始。这些人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名誉,他们想要的只是一夜成名。”

印度这边的信德人对这场争论感到愤懑,并成立了一个其代表来自信德各大组织的行动委员会。他们聘请前法律部长吉司马拉尼为辩护律师。

吉司马拉尼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可笑的是,就算这个问题值得提出,它也应该由巴基斯坦方面提出,而不是我们。”他说:“信德不仅是一块土地,它有自己的文化。作为许多宗教的源泉-苏菲主义的摇篮,它等同于印度的世俗主义。印度信德人虽然没有自己的邦,但他们仍是这种文化的代表。信德人听到国歌中提到‘信德’一词时会涌起一股自豪感,难道连这种感觉你也想从他们那里剥夺?”

但最后一点还没有在争议中被提及。宪法专家辛格维接受一家新闻社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问题。地理界线随着不同阶段新国家的产生而变化,问题是国歌和国徽应否以相应频率更改。”(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副防长称尽快从救灾行动中撤军
印度达达集团并购外国企业
张柏芝扮印度西施美艳动人 拍新片感觉浪漫
联合国募款高手出招 各国争相加码善款救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