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貪低利 不如維持好信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靚慧、陳麗珠、王惠珍綜合報導〕目前台灣的銀行使用量最大、最頻繁的商品,以信用卡、現金卡及小額信貸為主,根據銀行公會的了解,針對民眾申辦個人消費貸款,因為銀行訴求「零利率」,最後卻收取手續費等現象,前往申訴的比例並不高,主要原因在於,銀行的銷售說明書上均會明確告知收費方式。

至於利率的計算方式,信用卡方面,銀行會收取的費用,包括了年利率最高20%的循環信用利率、違約金、預借現金手續費、掛失手續費等。

在現金卡方面,雖然有銀行推出零利率專案,但消費者必須負擔的其他成本,仍以帳戶管理費為主,實質利率仍相當高。

在小額信貸方面,銀行主管表示,「虧本的生意沒人做」,現在時下所謂零利率借款,而變相收取帳戶管理費或手續費的小額信貸方案,貸款年利率大約在12-13%,並非真正的免息,加上帳管費及手續費多在撥款時即進行扣款,若以複利率計算,年利率可能更高。反觀許多銀行給予信用良好民眾的貸款,年利率可能低於3%,想要享受真正的低利,維持良好信用絕對是最佳方式。

至於一般的房屋貸款,建築業者普遍表示,銀行較沒有這種「隱匿成本」,即使對想貸到比較高額度的貸款客戶,銀行若有開辦費、帳戶管理費或是手續費等收費,在辦理對保時也都會說清楚、講明白,客戶不致事後才發現錢被部份銀行多「A」掉了。

倒是在指數型房貸的部分,目前銀行多只訴求前幾年的「優惠期間」利率有多低,但是調高後利率究竟有多少,多半含糊地一筆帶過,倒不能說是隱匿成本,只能稱「隱匿資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