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園地】漫談辯證思考(三)

家庭、市民社會與國家間的辯證關係

李德良

人氣 8
標籤:

倫理作為概念,又可以開展為三個領域。倫理最直接的定在(Existence),就是家 庭,以愛為法理。過渡到反的階段,就是市民社會,以自由競爭為法理。二者統一在國家中,國家是倫理生活的大成,包含個別性(individuality)與普遍性 (universality),主體性(subjectivity)與客體性(objectivity)的調和與統一。

在家庭中,夫妻因愛而相結合,結婚證書是倫理性的,而非僅單純的契約性質。所以結婚是完全不同於房屋出租,是不能夠想結就結,想離就離的;婚約是男女雙方的普遍意志(universal will),而不僅是租貸契約中房東、房客間的共同意志(common will)。

那麼普遍意志與共同意志有何差別呢?普遍意志觸及到兩個意志主體間更本質(essential)的東西,是理性的,而非任性的;是倫理的,而非商業的。但家庭無法自足,家庭成員必須走向市民社會工作以取得所需。黑格爾指出,市民社會 (Civil Society)是現代國家中的特色,在古代沒有這樣的市民社會,多數人生活在農村莊園當中,雖然有較大的城市,但只是資本主義尚未萌牙前的市集(town)。市民社會就是古典經濟學家所描繪的自由經濟的社會,是以需求為導向的,黑格爾稱為是「需求的體系」(The System of Need)。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導向下,每個社會人追逐自身最大的利益,吊詭的是,整個社會反而就會獲得最大的利益。這是一個特殊性(particularity)與主體性充份展現的領域。

家庭與市民社會依據不同的法理,二者恰是一正一反,家庭的法理是愛,市民社會的法理卻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因此許多年輕人離開家庭,走入社會時,一開始對社會的自私、現實、冷酷、無情,難以接受與適應,其實,正是這兩個領域依循了相反的法理原則。

這兩個對立的原則統一在國家中,國家是倫理生活的大成。它將在市民社會「無限發散」的特殊性,收攝成一個整體(Whole)。市民社會是為私的,但國家是為全體國民的,是為公的。在市民社會中,特殊性的利益是行動的目標;在國家中,整體性的利益才是考量的重點。現代國家也因此有別於古代國家,而具有充沛的力量與活力。在古代國家中,個別的主體性不發達,臣民就像是家庭中的子女般的遵守國家的規定。

從這兒我們對照的來看共產國家,就知道共產國家因反對資本主義,所以等於是把市民社會給取消了,也因此人民的主體性無法伸張,其實又回到只有客體性的古代國家,而且更將客體性發揮到極致,一切只有國家的規定。現在中國共產黨為了苟延殘喘,不得不揚棄共產主義的基本堅持,開始擁抱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改革開放所帶來的進步,其實是人民在自由競爭的經濟活動中所創造的,但卻被共產黨包攬為自己的功績。真實情況是:中國因為共產黨的統治,足足使中國的現代化又延宕了近半個世紀之久!

黑格爾說:理念,是概念的定在。合理的,終將實現出來;不合理的,終將在歷史中消失。中國人講「名副其實」、「名不正則言不訓」;中國共產黨現在就出現了嚴重的名不符其實的情況,名是共產主義,實質卻是資本主義,這點根本無法以「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來掩飾,大家都心知肚明。共產主義的名,無法實踐出共產主義的實;那麼,資本主義的實,終將推翻了共產主義的名。對黑格爾而言,名存實亡的東西是不會存在的,必將要走向淘汰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哲思園地】漫談辯證思考(一)
【哲思園地】漫談辯證思考(二)
謝田:歐盟為什麼要扯美國的後腿?
【網海拾貝】美國不脫鉤 只會讓中共坐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