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良文選

徐水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錯誤

徐水良

人氣 41
標籤:

【大紀元1月3日訊】一般人往往以為”持不同政見者”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其實,情況往往不是這樣。本人自一九七三年十月開始從事民主運動(此前約經過二年時間的準備),成為國內最早公開的持不同政見者之一,而當時,我還是一個虔誠的馬克思主義者。當時只是認識到史達林、毛澤東及文化大革命的許多錯誤,而對這些錯誤的批判,恰恰都是從馬克思主義出發的。並且,當時大夜彌天,往往言不由衷,不得不講違心話,小心翼翼。連列寧主義的錯誤,也是在其後幾年才逐步認識的。以後遲至八十年代,才開始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少數零星錯誤。而認識到本文提及的根本錯誤,還是近年的事。雖然七五年即已突破”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而研究並形成整個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體系的框架。但由於對馬克思主義的迷信,遲遲未能從根本上批判和否定馬克思主義。

我曾經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三十年,自信官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難以匹敵。一九七五年,江蘇的理論權威陳紹輝先生雄糾糾地殺上門來”批判”,並且有江蘇省委,專政機器及省市大規模批判作後盾,但不到一個回合,他就大敗而回。此後,似乎沒有人再接受我們的挑戰,前來與我們論戰。作為長期深入研究並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人,對其中的錯誤,體會或許會更深些,而對這些錯誤的批判,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錯誤(之一,經濟唯物主義即所謂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的理論體系相當嚴密,其中有許多正確和寶貴的東西,在批判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時,不應拋棄其正確的東西,不應抹殺兩位創始人,兩位認真嚴肅的學者對社會科學理論的貢獻,這是我們首先必須肯定的。馬克思主義的最大弱點,乃是其忽視人。這一錯誤發展到史達林和毛澤東那裏,就變成了蔑視人,摧殘人。馬克思主義的基石被稱為”歷史唯物主義”,但其實是經濟唯物主義,認為經濟決定社會,決定人類歷史的發展。現在中共中央的”基本路線”,也是”以經濟為中心”。其實這是錯誤的。經濟唯物主義說了好些正確的東西,但卻從根本了顛倒了人和經濟的關係。

馬克思、恩格斯的早年,作為民主主義者,是重視人,重視人的自由發展的。但後來確立了經濟唯物主義以後,就產生了忽視人的傾向。其實,經濟唯物主義只看到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異化現象,以致認為不是人類自身,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人所創造的經濟和物質生產力,反過來決定人,決定人類社會,決定人類歷史。到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他們已認識到經濟唯物主義的一些個別錯誤,尤其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中,他們認識到這種經濟唯物主義,不能解釋原始社會,原始社會不是首先由經濟決定的,而是首先由人的自身原因決定的,是由人的自身繁衍和血緣關係決定的,因此提出人的自身生產和再生產的概念,來與物質生產並列,以調和其與經濟唯物主義的矛盾。他們認為,原始社會不符合經濟唯物主義理論這一事實,只是一個例外,而看不到這背後,其實隱藏著與經濟唯物主義相反的普遍規律。他們承認經濟唯物主義導致的一些錯誤,並且說這是他們的過錯,但可惜他們沒能從總體上,根本上進行反省。

事實上,不僅原始社會,而且整個人類社會,從總體上(但不是從所有局部)說來,都是由人類自身發展決定的。不是經濟決定人,決定人類社會,而是人類自身發展的程度決定經濟;不是經濟創造人,而是人創造經濟;不是人為經濟服務,而是經濟為人服務。經濟決定人和人類社會的現象,只是人類社會特定階段的異化現象。不僅原始社會直接表現為由人的自身發展來決定,而且未來社會也將直接表現為由人自身的發展來決定。經濟作為人的創造物與人異化,表現為決定人的東西,也只是人類自身發展決定經濟這一普遍規律的特殊表現和假像。在實際歷史中,二次大戰後日本的例子,是一個典型。按經濟唯物主義,日本被炸成一片廢墟,就會退到洪荒時代。記得馬克思恩格斯預言歐洲大戰的時候,就曾作過類似的預見,講過類似的話。但事實上,日本卻很快崛起,速度遠遠地超過”社會主義”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從原來只有中國的幾分之一,到前些年達到中國的七倍以上。歐洲也並不因為世界大戰而退回到黑暗中去,而是很快發展。這些,都是經濟唯物主義、經濟決定論解釋不了的。而根據人的發展理論,這卻是自然而然的事。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素質的人,並沒有被消滅。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盟軍,由戰勝國帶來的高度的現代民主和文明。

經濟唯物主義無法解釋,為甚麼人類在幾十萬,及至上百萬年漫長的歷史中,只能緩慢爬行,而在幾千年文明史中,卻得到迅速發展,而人的發展理論卻能夠輕易解釋這個問題。過去對”文明”這個概念有很多混亂的解釋,眾說紛紜。其實,文明指的是利用文字和其他能夠長期保存的符號、圖像,積累人的精神成果,使人類賴以開化、發展的社會現象。從廣義說,語言也是一種表現為聲音的抽象符號,並且是文字的基礎,但在錄音技術產生之前,語言是不能長期保存的。文明是精神性的,不是物質性的,”物質文明”只是 文明的物化。

現代生產力如果交給原始人,而無現代人指導,那便是廢物一堆;相反,原始荒原即使由赤手空拳的現代人來利用,也將完全不是原始的,而是現代式的。

馬克思之所以產生經濟唯物主義的錯誤,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能夠認識到物質生產力、經濟和其他一般物質力量完全不同,物質生產力不過是人的精神、智力和知識的物化,它只是生產力諸要素中,並非最後決定的因數。人依賴於自然界,並首先由自然界創造出來;但物質生產力卻必須依賴於人,由人來創造。由於顛倒了兩者關係,”經濟唯物主義”實際上完全不是真唯物主義。它忽視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它簡單化地把複雜的因果鏈條(立體、多維網路)割斷了、顛倒了、簡單化並歪曲了。類似的簡單化現象,在哲學、意識學(包括其中的認識論)、文化學、經濟學、政治學及其他領域中普遍存在。

因此,如果把人的生育、撫育、教育,醫療,健身鍛煉等等,稱為人的生產和再生產,亦即把生產概念泛化,(理論界許多人慣用泛化這一手法,不過,在漢語中,生產這個詞在這裏卻是部分恢復其本來含義),並分別稱為物質的人的生產和精神的人的生產。那麼,正是人的生產和再生產,以及在這之外的生產物件的自身生長和學習,(這兩者、兩方面的結果),其實就是人的發展程度,決定物質生產。而不是像過去認為的那樣,是物質生產決定人和人類社會。因此,是物質生產為人的生產服務,而不是相反,是人的生產為物質生產服務。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物質生產往往直接表現是為了”養家糊口”、”傳宗接代”,即為了人的生產。

至於”基本路線”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它剛被提出來,我就寫文章進行過批判。封建或專制權力社會,以維護封建或專制權力秩序為中心,資本主義以經濟為中心。這種中心的轉移,早就發生了,把這種轉移說成當代的偉大創舉,未免可笑。對”以經濟為中心”,西方和日本的有識之士也認識到,這是他們的一種戰略錯誤。我們認為,未來社會只能以人和人的自由發展為中心。經濟是為人服務的,只是實現人的生存、自由和自由發展的一種手段,它不能成為中心。我深深感到”以經濟為中心”所造成的惡果,一是人的素質低下,某些方面空前倒退,二是文化教育落後於經濟發展,三是人的生存環境惡化,環境污染嚴重,四是經濟發展後勁不足,隱患重重。建國以來”左”的東西的惡果,不僅在於對經濟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其對人的發展,人的素質的破壞和阻礙。經濟建設的惡果,一代人的時間可以基本消除,但人的素質問題,卻要好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基本消除,人的素質及發展問題遠大於經濟問題。

把人權降低為簡單的生存權,從而把人與被保護動物等同起來,這也是這種忽視人的經濟唯物主義的表現之一 。另外還有”反自由化”之類反對人的本性的做法,也無不與經濟唯物主義有關。人的最低目標是生存,最高目標是自由、自由化”化”得越徹底,越好,反自由化就是反全人類,做人類公敵,尤其是反對人類的未來。

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唯物主義,經濟決定論不僅影響了中國大陸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對西方理論界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成為他們不言而喻的前提,中國的持不同政見者也在這中間打轉,如”中產階級”理論就是例子之一。

我們還需要走出”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的狹小圈子,走向整個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廣闊領域,並建立起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龐大體系。這是理論領域中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這個體系大致包括:人類生存和發展科學(這是總的)、教育科學、經濟科學、意識科學(認識論、思維科學等是意識科學的組成部分)、文化科學、社會組織和管理科學、社會規範學、公共管理和政治學等門類。此外還包括人的生長、學習以及生育、撫育科學中的社會人文部分、。環境科學、生產力科學中的人文社會部分。教育科學是比經濟科學更重要的科學,可惜在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中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錯誤(之二,實踐唯物主義即所謂辯證唯物主義)

我們批判了馬克思方義的根本錯誤之一的經濟唯物主義,這種唯物主義不是真唯物主義,而是偽唯物主義。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的作用,肯定人在一定環境制約下創造人類歷史,這就是:一,承認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二,承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創造人類歷史,包括創造經濟。

馬克思的另一個根本錯誤,乃是實踐唯物主義。

客觀地、公正地說,實踐唯物主義在馬克思那裏只是萌芽或雛型,並且,馬克思強調實踐的作用,即強調人對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主體對客體的能動作用,精神對物質的能動作用,有巨大的進步意義。把實踐唯物主義系統化,並推向荒謬的極端的,乃是毛澤東及他的代表作之一《實踐論》。

實踐唯物主義把實踐和客體,實踐和物質等同起來,就象經濟唯物主義把經濟和一般物質等同起來一樣,它把作為意識結果的實踐,當作意識的起點和本源,從而混淆並顛倒了物質對精神的決定作用,與主體對客體,及精神對物質的能動作用,這兩種不同作用之間的關係,顛倒了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係。

我們主張唯物主義,就是主張:一,意識是一種特殊物質,即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及其大腦的功能或產物;二,意識所包含的內容,來源於客觀世界,是客觀世界現象和規律的主觀表現。

實踐唯物主義的代表作《實踐論》等,把意識過程搞得混亂不堪。例如,把從物質到精神的感性過程和精神到物質的意志過程這一對立,與作為意識基本過程之一的認識過程內部,由具體到抽象的悟性過程,和從抽象到具體的理性過程的對立,這兩種不同的對立混淆在一起,從而把意識過程變成亂麻一團。毛澤東《矛盾論》、《實踐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一些代表作,謬誤充斥,而且其中許多是常識性錯誤。一些人智力及理解能力極低,當我們指出其中許多根本性錯誤之後,他們仍然對這些代表作大加吹捧。難怪毛澤東多次說:”我黨理論水平低”。有一次還說自己因此充當權威,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是他少有的清醒之言。

事實上,根據本人對意識科學的研究,意識過程分為四個基本過程,三個後繼過程。四個基本過程是:感性過程、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三個後繼過程是:表述過程、傳播交流過程、意識的各種形態的形成過程。

感性過程是從客觀世界到感覺,到表像,最終到記憶表像的過程。這是從物質到精神的過程。感性過程面對的是客觀世界,包括人體內部客觀世界,而決不是實踐。實踐只是作為客觀世界的組成部分,才成為意識物件。列寧的映象理論,即所謂的反映論,就是把意識的這一階段無限誇大的結果。這種映象理論即反映論,基本上或總體上說,就在於把人類整個複雜的意識過程,與意識的這個原初過程等同起來。並否定了反向過程,及主觀能動的過程。

在感性過程之後展開的,是意識內部的兩個運動過程,這就是認識思維過程和情感過程。這兩個過程是並列過程,同時展開,互相並列又互相影響。其中的認識過程,又分為從具體到抽象的悟性過程,及從抽象到具體的理性過程。悟性過程由記憶表像開始,先是具體形象思維,以後是簡化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越來越簡化、抽象,逐步產生概念。初級概念僅僅是形象的概括。說概念已是理性認識,反映事物本質等等,這完全是毛澤東的無知。以後概念由固定符號替代,並且越來越抽象。從概念開始,就是抽象思維,但抽象思維如果沒有形象作基礎,那麼,除符號外,就甚麼內容、甚麼意義也沒有。抽象思維的一定階段,又變成邏輯思維。最後,抽象思維愈來愈抽象,產生最抽象的哲學概念,及哲學思維。普列漢諾夫的”象形文字”說,把人類思維等同於象形文字,就是對抽象思維初級階的片面誇大化。

在悟性過程之後,是理性過程。這時,以先前得到的抽象成果為指導,對先前的記憶表像或其他意識進行再認識,逐步形成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及到再現的形象思維、形象類比的知識系統,這個系統就是理性系統。上述意識過程及所有過程,事實上都是極為複雜的,是不斷交識的多維”圓圈”,互相滲透,互相包含。例如最簡單的知覺過程、認知過程,就是由先前現成的意識、感性過程、認識過程、意志過程等等複雜的綜合,交織,和交互作用。以上只是講了最基本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分析和綜合並用。毛澤東把認識過程,調查研究過程稱為分析過程,乃是對認識過程等等無知的又一例證。與認識過程同時展開的,是人的情感過程。情感過程研究人的感情,情緒,情操等一系列問題。

上述三個過程,即感性過程,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結果,形成具有一定感情,一定知識,一定思想的意識體系。但這個體系,並不像毛澤東說的那樣,是直接付諸實踐,轉化為行動的。轉化為行動,乃是另一基本過程,也就是意志過程的事。這個過程要得以開始,還必須有人的需要、需求、欲望、動機的介入,而先前形成的意識體系,包括思想和感情兩個系統,僅僅在這一個過程中起指導作用。而意志、行動卻是由動機決定的,需要、需求、動機等等,乃是意志過程的前提,或意志前提過程。

意志過程本身分為意向過程(方向、目標確立過程),策略過程(道路、路線、方針、政策、方法、具體步驟等等的確立過程),行動過程(實施過程)等三個過程。這些過程又是包含各種意識基本過程,及意識後繼過程的極其複雜的過程,其複雜性這裏不詳述。其第三個行動過程,也就是實踐過程。漢語中實踐的意思,也就是付諸行動,也即理論付諸實施。因此,實踐過程不僅是意志過程的終點和結果,而且是所有四個意識基本過程的終點和結果,而不是它們的起點,沒有意識和理論,怎樣”付諸行動”?不過,實踐過程只是行動過程的組成部分,它比行動過程的範圍要窄一些,它僅僅是針對過去的理論或意識而言。

實踐作為意識過程的終點和結果,自然是檢驗意識真理性的最終標準。但這個”最終”的意思,僅僅是對這之前的邏輯檢驗、形象類比檢驗等等意識檢驗而言的,更複雜的認識檢驗過程還有電腦類比檢驗、實驗類比檢驗等等。人的絕大部分思想、想法,都是在思維檢驗中舍去的。如果人的所有思想都要拿到實踐中去檢驗(因為是”唯一標準”),那麼,任何人、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不堪負擔,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試想,贊成和反對三峽工程的許多想法,設計構想,以及在人們頭腦中的成千上萬有關的奇思異想、奇異構思,都拿到”唯一”標準去檢驗,可能嗎?要有多少條壩?多少個三峽?)儘管意識檢驗可能發生錯誤,可能捨棄正確的思想,但總比不切實際地把所有思想,想法,都拿到實踐中去檢驗來得合理。而且,實踐檢驗同樣也會發生錯誤。另外,實踐檢驗僅僅是整個歷史檢驗,以及極其複雜的整個真理檢驗的立體,多維網路的一個環節。把極其複雜的檢驗之網全部割掉、否定掉、簡化掉,只留下一個環節,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就是把局部真理變成了荒謬的謬誤。而且,事實上,沒有意識的參與,實踐是甚麼也檢驗不了的。這一謬誤造成了”付學費”、”摸石頭過河”等等大量損失,是嚴重輕視科學的表現之一。

隨著歷史的發展,認識過程越來越複雜化。現代較為完整複雜的認識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的過程。把科學實驗說成實踐過程,說成三大革命實踐之一,這是毛澤東對科學實驗本性的無知,其目的是牽強附會地為實踐唯物主義辯護,以抹殺實踐之前的認識過程。從總體上說,科學實驗屬於認識過程。它的實踐性僅僅是認識過程中的實踐性,是實踐對認識,也是意志過程對認識過程互相滲透的一種表現。與此相應的實驗驗證,乃是認識過程中的驗證,真理的實驗性、試驗性而不是”實踐”性驗證。而且,一般說來,實驗也只能模擬而不能完全照搬實踐條件。實驗的直接目的是研究、認識,而不是實踐。實踐只是最後目的。因此,總體上說,它是包含實踐性的複雜的認識過程,而不是實踐過程。不管認識過程以至整個意識過程如何複雜化,意識過程總是由四個基本過程及三個後繼過程組成。

這裏順便說一下基本過程與表述過程的關係。列寧的《哲學筆記》及毛澤東的有關著作,由於根本不懂這些意識過程,因而把《資本論》的表述過程與研究認識過程等同起來,這是錯誤的,而馬克思自己的講法是基本正確。

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史達林,還有全世界大量心理學及其他有關教科書,把語言說成是思維的基礎,這是錯誤的。這一說法顛倒了語言和思維的關係,同時顛倒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關係。語言是遲至意識後繼程中的表述過程,及交流傳播過程中才產生的。不是思維以語言為基礎,而是語言以思維為基礎。語言產生後,又對思維產生強大的反作用,並且轉化為符號抽象思維的工具,並成為符號抽象思維事實上的基礎。但語言如果沒有形象思維及約定俗成的形象作基礎,那麼,它就甚麼內容也沒有,而僅僅是毫無意義的符號(聲音、文字、手語等)。不懂外語的人視聽外語,如果不考慮圖畫、表情、手勢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那麼,他們聽到的只是聲音符號,看到的只是文字符號,僅僅是符號本身,而不是符號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不懂啞語的聾啞人沒有語言,但卻有思維,甚至有概念思維,只是沒有符號、語言思維,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把語言稱為思維的基礎這一說法的荒謬。

實踐唯物主義是一種偽唯物主義,它的危害之一,乃是蔑視、輕視、抹殺研究、認識過程及其成果――科學和知識的作用。因為現代科學史、例如電磁學、電子學、高能物理及其他現代科學的歷史,都明白無誤地以鐵的事實,表明了先有科學理論,後有相應的生產實踐這一普遍規律,正像我們的理論指明的那樣,先有意識,先有理論,後有實踐。實踐唯物主義必須抹殺科學理論及知識,抹殺歷史事實,才能顛倒實踐和理論的關係,牽強附會地解釋理論來源於實踐,實踐先於理論這種唯心教條。這種輕視科學、輕視知識的傾向,在實踐唯物主義的代表毛澤東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如知識越多越反動,書讀得越多越蠢,有文化和知識份子比沒有文化的文盲愚蠢等等高論。輕視科學,輕視知識的傾向自馬克思恩格斯開始,例如他們認為生產實踐決定科學。只重視物質生產及其生產者,輕視知識及其生產,把知識產品排除在生產之外等等。而到毛澤東,到文化革命,達到荒謬的高峰。

實踐唯物主義的其他危害,例如完全打亂和顛倒客觀世界客觀實際順序的公式:實踐-認識-實踐這一公式,它所造成的理論混亂及無數實際損失等等,這裏不一一例舉。

實踐唯物主義是輕視知識和科學,為盲目及愚昧張目的理論。

1993年2月26日~3月8日寫于南京光華門
載于香港民主大學95年5月出版《批判”四個堅持”》(徐水良論文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徐水良:走入歧途的中國改革
對胡錦濤溫家寶的最後規勸
徐水良:沒有共產黨,天下不會亂
徐水良:中共對中國人性的摧殘和破壞(講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