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中國貨幣供應和注資商行

標籤:

【大紀元1月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蔚然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2005年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為15%。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希望借此向外界傳達繼續進行宏觀調控的決心。與此同時,政府何時對中國工商銀行注資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明年貨幣供應增長15%*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星期二表示,2005年中國要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將保持在15%左右。周小川是在人民銀行為期三天的2005年工作會議上宣布這一數字的。據悉,2004年年初確定的貨幣供應量增長幅度為17%,後來由於政府給經濟降溫,使得2004年前11個月的貨幣供應量增長只有14%,遠遠低於2003年同期的20.4%的水平。

*張加恩:表明繼續宏觀調控*

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張加恩認為,人民銀行把2005年的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目標定在15%,是為了向國際市場說明中國要繼續進行宏觀調控。

他說:“我認為它是一個目標,有重大的宣示性的效果,告訴世界貨幣市場、世界資本市場,中國的大方向還是要抓緊宏觀調控。”

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一位資深分析人員認為,15%的增長量不切實際。媒體引述他的話說,15%的增長量雖然可以支持8%的經濟增長,但卻無法解決失業和地下錢莊等問題。對此,張加恩教授認為,15%這個數字只是確定的目標,更多的是要向外界說明立場,假如發現15%不能配合實際需要的話,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隨時對這一數字進行調整。

*媒體:政府將向工商銀行注資*

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工作會議的討論重點肯定離不開中國的銀行系統改革。英國《金融時報》和【路透社】星期二都引述知情者的話說,最早在這個月的月底以前,中國政府就可能批准中國工商銀行重組改制的計劃,並參照當初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做法,向工商銀行注入大筆資金。

2003年底,中國政府曾動用4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對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注資,幫助它們衝銷壞帳,改善資產負債表,改為股份制,並準備上市。截止到2004年9月底,中國銀行的壞帳比例已經從2003年底的16%減少到5.2%,建設銀行的壞帳比例也從9.3%降至3.7%。與此相比,截止到2004年9月,工商銀行的壞帳比例仍高達19.46%;雖然比2003年降低了1.77%,但在西方銀行業者看來,還是大得嚇人。

跟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相比,工商銀行的規模更大,是四大國有銀行中最大的一家,佔中國整體銀行系統總資產的近五分之一。中國政府什麼時候會著手幫助工商銀行,一直是銀行業矚目的焦點。

【路透社】引述中國業內人士的話說,最近幾個月,有關方面已經在嚴肅討論給工商銀行注資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時候行動,以及採用何種方式,而不是要不要注資的問題。報導引述知情者的話說,估計工商銀行的注資規模要比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大,最多可能達到450億美元。

*拉迪:時機尚未成熟*

不過,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卻認為,現在給工商銀行注資,時機尚未成熟。

拉迪說:“我們有理由認為,在向商業銀行轉變這方面,工商銀行不如中國銀行做得那麼好。工商銀行規模更大,困難更多,國際經驗又少,資產負債表也更薄弱。因此我覺得,如果中國政府選擇現在給工商銀行注資,時機還不成熟。”

*拉迪:讓高效銀行多佔份額*

然而,拉迪也承認,隨著2006年底銀行業對外資全面開放的到來,中國銀行業改造的任務變得格外緊迫。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對工商銀行伸出援手,中國政府還有什麼選擇呢?

他說:“我認為另外一個選擇是讓經營更有效的銀行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如果工商銀行無力競爭的話,就要顯著減少自己的經營規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媒體報導溫家寶流言頻傳肇因於觸及既得利益
港報稱溫家寳反腐遭遇流言干擾
中國宏觀調控 經濟仍過熱
港學者指中國明年宏調仍以行政命令為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