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改革連線」推民主改革

指地方行政架構過時須改變

人氣 3

【大紀元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香港政府即將在19日公佈「政制發展第5號報告書」,傳聞會建議將全體區議員加入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及在立法會增加5個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有區議員指責港府藉此誤導市民,以為政府真的有意推動民主進程。

4位現任區議員何秀蘭、黃英琦、金佩瑋、陳耀輝,和浸會大學教授陳家洛、文化評論人梁文道等人共同發起成立「區議會改革連線」,他們昨日指出,政改方案並不足以提升區議會質素,同時不希望區議會被政府用來「過橋」,誤導市民以為港府真的有意推行民主。

灣仔區議會主席黃英琦表示,這次政改方案提到區議會的問題,是一個給社會人士討論地方行政架構的契機,因為過往區議會給人的印象是很低微的,而且只是一個諮詢的架構,沒有人關心它的問題。「今時今日,這個地方行政架構這麼多的不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20幾年都沒有檢討過。1982年政府成立區議會直到現在,是一個大家都有少少餅仔分,但卻沒有實權的架構,已經不合時宜!」她希望藉由成立「區議會改革連線」,提供一個平台給不同界別的議員參與推動區議會改革。

責政府擬借區會「過橋」

另外,黃英琦強調,不能把改革區議會當成政改,就算施政報告中提到明年的第一季民政事務局會檢討區議會的職能,也只是一種敷衍的手法。她說:「我認為要檢討區議會的職能,是要檢討整個地方的行政架構,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如果在明年展開,我覺得規模和權責並不多。這應該是一個由下至上的改動。」

中西區區議員何秀蘭說,「區議會改革連線」成立的目的是回應政府。「我們必須講出來,它在立法會那裏給多少人,在選舉委員會那裏吸納多少區議員都好,你取不取消委任都好,其實我不希望政府借區議會來『過橋』,說它推動民主進程。因為將區議員納入那個現在的政改建議裏,實際對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的民主成分,是無補於事的,對區議會那個地區的民主直接參與,更加沒有關係,所以我們見到這個情況就很憤怒。」她說,時事評論員蔡子強在文章中提到,這些選舉方法,就算取消委任也好,或者保留也好,「魔鬼就在其後的細節,如果它在選舉的方法、數票的方法上用一個很差的制度將區議會全部吸納進去,仍然是不能代表民主進程向前一步」。

「區議會改革連線」公佈的8點立場中,包括加強立法會與區議會的聯繫,建議在立法會成立「區議會事務委員會」,探討跨局關係的指導原則和具體落實措施,讓立會與區會的關係建制化、定期化。同時要改變現時的區議會「街坊政治文化」即「分肥政治」,就是政府透過給予區議會和地區組織一些小恩小惠,讓區議會和地方人士甘願成為「啦啦隊」。應該讓區議會成為「與民同行,以人為本」,向市民問責的民主地方行政架構。

對有消息指政制發展報告書會建議將2007年推選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增加至1600人,包括加入全數區議員,民建聯及自由黨都表示支持,認為可以擴大選民基礎,達到均衡參與。民主黨就表示反對,認為是民主倒退,並要求剔除委任區議員。◇(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涉台鐵計軸器案? 王拓:告不實報導媒體
李登輝籲台僑 2008要全力支持民主本土政權
為太石村刑拘村民籌集法律援助款項半月通告
徐文立﹕中共專制及核武是最大威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