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輿論關注禽流感爆發 提醒當局密切注意

標籤:

【大紀元10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二十六日電)繼歐洲多國後,安徽和湖南兩省亦相繼出現禽流感疫情,事件引起香港衛生當局及輿論高度關注。其中明報今天發表社論,指港府應該面對疫情急轉直下的新形勢,有系統地向公眾講解防疫的具體部署和措施,使市民知所應變,安心預防隨時來襲的禽流感。

社論指出,安徽十月二十日出現禽流感,經有關部門在二十四日確定為H5N1後,當局銷毀了四萬多隻禽鳥。港府二十四日接獲中國當局通報,過了一天,被傳媒查詢時才公佈,因而被質疑反應遲緩。前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襲港時,部門通報緩慢,是造成疫情擴大的根本原因。當局必須記取這個慘痛教訓,今後應第一時間讓市民知道疫情。

社論指出,預防傳染病的工作,需要市民支援,但現在當局的做法相當被動,往往令市民無所適從;當局必須因應外圍疫情惡化,在本地加快防疫步伐、加強危機意識,以免疫情一旦偷襲香港,市民手忙腳亂。

蘋果日報的社論表示,雖然現在還沒有現象顯示H5N1 禽流感病毒已能夠有效的人傳人、雖然H5N1禽流感病毒依然主要在禽鳥或候鳥之間傳播,但由於病毒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始終無法根絕,依然不停肆虐,H5N1病毒演化成可以人傳人病毒的風險顯然正在上升、H5N1禽流感演變成新一波全球疫症的威脅正在增加,國際社會固然應當加強合作及通報以對抗病毒,港府、企業及市民也有需要作適當的準備及預防措施,以免疫症來臨時措手不及。

社論指出,對港府來說,目前該做的除了繼續增購藥物、加強巡查本地雞場、嚴格查驗進口禽鳥外,同樣重要的是做好通報及資訊交流的工作,務求盡快掌握疫情的變化及發展。

另一方面,港府也有必要加強向市民解釋禽流感病毒的風險及預防措施。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紛紛購買抗流感的特效藥,使有關藥物的供應緊張,價格暴升。社論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發放有關疫情及防疫工作的訊息不清晰;只要港府及病毒學家像昨天那樣清楚向公眾說明病毒的風險如何、說明自行購買及儲存藥物無助抗疫、說明目前有哪些防疫措施較有效,市民自然不會因過份憂慮而搶購藥物。

社論希望,在禽流感病毒仍然肆虐的期間,港府及病毒學家能定期向市民說明禽流感的風險及合適的預防措施,以消除市民的誤解及疑慮。

相關新聞
世衛公布禽流感最新疫情
英進口鸚鵡 可能遭檢疫所已有的H5N1污染
防禽流感  法國21省禁止戶外飼養家禽
科學家不滿中國禽流感研究受限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