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双高现象:高学历高失业率

简晋龙

标签:

【大纪元11月1日讯】 日前报载(中时2005/10/22)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又创新高,而按教育程度来看,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则为各种教育程度之冠。高学历的人愈来愈多了,但高学历的失业率又居高不下,实在值得当局注意。

为了减轻学生升学压力,教改曾大力主张广设大学,但却造成大学高中化、学历不断贬值,乍看之下好像变成了“学历无用”,总算可以破除“升学迷思”了吧?其实不然。实际上大学学历变成了必备条件,你有我也有,考上大学不再是穷人家翻身的契机,大学毕业也不再是工作的保证。但是,除了少数想走学术研究的学生外,念到大学毕业不就是为了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吗(至少大多数人是这么认为)?然而大学学历的失业率却居冠,而造就了今日的双高现象-高学历高失业率,这实在是很矛盾。

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笔者归纳原因“至少”有二:

1.人才供给远大于市场需求

据统计,现在每年培育出二十二万个大学生,但是否有相对应的市场需求呢?以前企业、机关求才是供不应求,现在恐怕是多如牛毛。根据经济学原理,稀少性和市场价值有着绝对的关系。当大学生愈来愈多时,工作不但一“位”难求,恐怕学历价值只有愈来愈低,起薪也愈来愈少,也造就当今的“青贫”、“新贫”现象。

2.人力专长不符合市场需求

横向方面,某些科系专长有其相对应的就业市场,但由于相关科系的毕业生太多,导致就业市场太过竞争,而无法学以致用。以流浪教师过剩为例,就是未考量到供需问题,造成那么多“准教师”失业。

纵向方面,高学历的人愈来愈多,许多工作职缺要求的教育程度也愈来愈高。然而,过去许多职缺只需高中职程度,现在却要求大学学历,过去需要大学学历的职缺,现在则要求要硕士学历。同样的职缺,学历要求提高,薪水却没涨多少,但却要多花四年的学费,对现在的新鲜人实在不公平。

或许有人会说,大学生多才有竞争,而竞争就是就业品质的保证。但所听到的却是,大学毕业生整体水准下降了。随意广开大学之门的结果,也只是让进入市场竞争的时间延后,也未能让升学压力消失(现在还要加上就业压力)。但大学生的过剩却造成不必要的教育成本浪费,也让过去大学教育做为阶级流动的功能消失殆尽。现在不是说要培育国际一流大学吗?为何不把经费拿来充实研究设备并培养人才?台湾的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大学教育还能出现第二个陈总统吗?看情况比以前难很多。

或许有人会说,找不到适当的工作是自己能力不好或不够努力。以流浪教师为例,找不到教职真的是因为他们比较差劲吗?事实上未必。能申请到教育学程或考到师资班的学生,基本上在学校至少都是中上的程度,能考上师范院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就业市场的恶性竞争却让许多“准”教师流浪在外。这是结构性的问题,而难以归咎于这些流浪教师。

曾经“减除升学压力、破除文凭主义”的口号多么迷人,但“双高现象”所衍生的负面效应不仅让它破功,其背后隐含的诸多问题更值得大家关注。高等教育是有理想的志业,也是为国培育人才的场所,品质的控管是必要之务,更不能流于浮滥以招致今日结果。笔者认为,让高等教育的严选与淘汰机制早日进场,并防止就业市场的恶性竞争,应是政府的当务之急。但开放容易收回难,如何做,就看当局的智慧了!

(作者为心理学硕士)(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国将把农民工纳入失业率统计
【胡中医信箱】牛皮癣 该怎么办?
十月二十六日全球财经要闻
布莱尔:致力于年底前达成欧盟预算共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