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美國環境生態學者的對話

伊川:“超女”、社會生態及其它

伊川

標籤:

【大紀元11月2日訊】 日前一個偶然機會,遇到一位剛剛自中國大陸訪問歸來的美國環境生態學者。沒想到,這位常青藤名校環境學院的名教授,在感慨了上海浦東之行看到的十年巨變之後,話題一轉,竟然說:當前的中國大陸,最值得憂慮的不是環境生態的破壞,而是整個社會生態的失衡。

我大吃一驚:“此話怎講?”他說:具體到一時一地——比如浦東,發展的速度確實太驚人了。這十年間,我每次去中國大陸,都會見到建設發展上不斷冒出來的新東西。但是去的次數多了,我越來發現:這些新東西,大多數竟然都是在舊地基、舊軌道上建立起來的。見得多了就心生害怕:在這樣不牢靠的舊基礎上冒出的新建築越多,越高、越大,這個社會不就越危險嗎?

我問他:你說的舊地基、舊軌道,指的是什麽?

他毫不遲疑地說:比如,社會控制。我這幾次訪問發現:整個社會還在用一種很陳舊的方式,嚴格控制在一、兩個單一的社會力量之中。可是這麽多年的經濟發展,早把社會上的各種欲望、需求都釋放出來了,不同的消費群體、利益集團也已經逐漸成型了,這種控制越嚴格、越單一,它給社會累積的麻煩和危險就越大。

我問他:你能不能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說說?

他反過來問我:你聽說過“超女”吧?我開始沒聽明白他用英文說的那個“Super”什麽的意思,當他用四聲不准的中文說出“超女”的字眼時,我大笑起來:你也知道“超女”?你可真夠Update的!

他的神情反而認真起來,說:這回,在中國的頭幾天,身邊的中國人都在談論“超女”,大家興致很高,我注意到這是學美國FOX電視臺的“American Idol”(“美國偶像”,另譯“一夜成名”)的唱歌比賽節目,覺得沒什麽新鮮,也就沒太在意。沒想到,到我臨走的時候,忽然又到處都在議論:“超女”被上面批評了,要被禁止了,同類的節目今後再不讓舉辦了,而且跟我說起此事的中國朋友的口氣都很嚴重,這反倒讓我在意起來了。

我說:這,跟你說到的社會生態,有什麽關係嗎?

他肯定地說:當然有關係!用經濟學的觀點,從根本上說,“超女”現象就是一種社會“消費”現象。“超女”這麽熱,說明廣大的社會消費群體有這個需求。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社會既然有這樣的消費需求,爲什麽要人爲地去遏制它?禁止它?

我說:正因爲是一種文化的“消費現象”,說它“低俗”啊,所以要禁止啊!

他吃驚地看著我:“低俗”是什麽意思?沒有“低俗”,哪里來的“高雅”?在美國,我也不會去看“American Idol”,你喜歡“高雅”的,就找“高雅”的看去好了。就像自然生態一樣,正常的社會生態,就是要讓各種喜歡高的、低的、胖的、瘦的願望和需求都自然地生長,爲什麽就只能允許一種叫做“高雅”的東西生長?再說,“高雅”的標準又是誰定的?

我跟他擡杠說:你不是研究防止環境污染,保護自然生態的嗎?他們說,這叫“精神污染”啊!控制“超女”現象泛濫,才是保護社會生態的健康發展呀!

他說:什麽才是健康的社會生態?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裏,讓社會各種能量和需要能夠自由表達、抒發,就是維持社會生態健康的最基本的條件。聽說這次的“超女”節目,是中國大陸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手機短訊,民衆的參與面最廣的文化活動。對於現代社會,沒有什麽,比廣泛的社會參與,是更有活力、更健康的社會現象了。

我說:問題就在這裏。“中宣部”之類機構害怕的,就是這麽廣泛的社會參與;還有人把“超女”現象和什麽“顔色革命”聯繫在一起呢。

他很疑惑地看著我,大概是對“中宣部”、“顔色革命”這一類詞語感到陌生,但他很快就明白過來了,沈吟著說: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了。我本來確實是去觀察經濟高速發展下的環境生態問題的,沒想到,中國大陸當下很畸形的社會生態,成了我此行最大的心病。“超女”話題本來只是我想舉的一個小例子,更大的例子則是大家都知道的——各種壓制言論表達、思想和宗教自由的方式,只會使社會鬱積的各種能量,隨時轉化爲病態。病理學意義上的腫瘤、癌症,就是由身體內的能量鬱積造成的。

我說:經你這麽一說,我看到毒化中國大陸社會生態的腫瘤所在了。或者更具體地說,屬於“前現代”的“中宣部”一類的“新聞控制”、“言論警察”的舊建制,就是造成你最擔心的當今中國大陸畸形的社會生態的毒瘤所在。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伊川:寫在北京每年例行的「政治躁鬱症」發作之際
伊川﹕中國離“世界”有多遠?
伊川﹕圖圖大主教的期望
國際社會必須正視“610辦公室”的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