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亮:政治腐敗是導致股市災難的根本原因

鄧永亮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21日訊】起初,鄧小平抱著充分利用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來壯大專制王朝的原則,創建了中國證券市場。經過實踐檢驗,中共發現證券交易所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造幣機」,不僅能源源不斷為國有企業輸送沒有利息的資金,而且還能夠解救連政府採取優惠政策也無法起死回生的「破企業」,並從而「擺攤設點」強力加以發展。朱鎔基更將股市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為將民間資金吸引出來由政府或企業代為投資,為救活瀕於破產的企業,政府大吹大擂,蠱惑人心,讓民眾替政府盡職盡責,向企業「輸血」。為使效果顯著,政府政監會還不怕違背天理良心,採取高價溢價發行股票,並且默許幾千億銀行資金湧入股市,洗劫民間資金。證券市場中的萬億資金通過「合法」的方式流入了國有企業和政府財政。

據統計,中國股市誕生14年來,股民在中國股市總共投資高達24,500億元,而上市公司對流通股股民的分紅派息低得可憐,總共才獲得603.23億元的現金分紅。1993年至2003年11年間,上市公司分紅比例最低的是1997年的23%,最高的是2001年,也僅為56.5%。每年平均有65%的上市公司沒有給予投資者任何回報。截至2003年,連續3年派發現金紅利的上市公司只有244家,其中只有85家上市公司的稅後股息率超過國內1年期的定期存款稅後利率。

中國股市如此黑暗,與證券監管部門的作法直接有關。制定中國股市遊戲規則的證監會,從來沒有制定出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投身於證券市場的數千萬投資者遭遇了「制度打劫」!在欺詐的制度安排下,一方面,監管部門對股市無事不管,凡股票市場的事情,無論大小,無不涉及,管上市配額、股價高低、股權結構等等;另一方面,又放任市場自由行事,如上市公司的質量、股票市場的違法行為、機構投資者的異動、股票市場的監管等等。還有,中國股市出現了一大堆驚人的大案要案,但每當證監管理部門需要去查處時,他們都會輕描淡寫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暴露出來的1個個基金黑幕,最後結果僅是讓個別基金經理離職而去。

政治腐敗使得上市公司股權分裂。大股東與流通股股東處於不平等狀態。市場成為大股東「圈錢」的工具。流通股股東成為砧板上的俎肉,聽任大股東肆無忌憚地蹂躪。政治腐敗也使得證券市場嚴重行政化與非市場化。股市的內在機制出現了多重扭曲。競爭不能成為主導機制,要素不能成為整合對象,股市的資源配置功能幾乎喪失殆盡。在湊合、組合與整合的資源配置選擇中,大多數上市公司充其量處於組合狀態,離要素的整合功能及其機制相去甚遠。股市不能有效發揮
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與作用,其發展動力與內在潛力演化為行政權力的附屬與附庸。

股市的災難,根源在於股市的制度設計。本來股市最基本的功能應是優化資源配置。但我們引進股市的初衷卻是為了壯大國有企業,從而使原來擔任企業主要融資角色的國有銀行和財政部門改為證券市場。中國股市在這種定位下,不是社會優化資源配置的場所,而是政府如何圈佔社會財富或民眾財富的「黑市」。為了「圈錢」,蓄意作假造假,操縱市場做市坐莊。結果股市的融資功能得以充分發揮,而它本應具有的資源配置功能和可以回報投資者的投資功能早已置之腦後,即使在股指不斷創新低的情況下,也沒有將新股發行停下來,把優化資源配置和回報股民的投資功能恢復過來。

全世界的證券市場找不到如中國股市中這樣罪惡滔天的其他國家。權力和欺詐等非市場因素左右著市場。與為了國家利益必須要贏利的國家機構、或是與權力相關的人的爭利戰中,沒有權力或與權力沒有關係的人一開始就註定要賠錢的命運。國內股市以權力掠奪式的分配財富方式,使得市場的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損失慘重。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鄧永亮:為罰款而執法,為錢而打人
鄧永亮:憑甚麼剝奪陳樹慶當律師的權利?!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