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土著少女失蹤 魂斷「眼淚高速公路」

人氣 130
標籤:

【大紀元12月20日訊】(英文大紀元Joan Delaney加拿大報導,葉奇君編譯) 1971年11月12日,一位名叫海倫-貝蒂-歐斯波恩(Helen Betty子Osborne)的19歲少女在加拿大馬尼託巴省湖帕市(Pas, Manitoba)被強暴後慘遭謀殺。30年後的2003年3月25日,海倫的表妹菲利西亞-所儸門(Felicia Solomon)又在加拿大溫尼伯市(Winnipeg)失蹤,其被分割的屍首於三個月後才被找到,但兇手至今仍逍遙法外。

在這兩起兇殺案之間的30年間,全加拿大有500多名原住民婦女失蹤,從溫哥華到渥太華,從埃德蒙頓(Edmonton)到哈利法克斯(Halifax)。有些是被謀殺了,有些是失蹤,假定是死了,其它的就像是蒸發到空氣裏了。其中相當一部分失蹤婦女是吸毒者和妓女,她們居住在加拿大最破舊的地區,過著絕望的生活,

警方沒有足夠的重視

地方政府和警察堅持說他們正在盡力制止這種亡命趨勢。但是加拿大原住民婦女協會(Native Women’s Association of Canada (NWAC))稱,當局不曾承認加拿大被謀殺和失蹤的婦女中有太大比例的人是原住民後裔,當局應就此做更多工作。

NWAC 執行理事雪梨-劉易斯(Sherry Lewis)說:“加拿大人對這些悲劇發生在原住民社區和家庭造成的破壞性影響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她說:“人們對這一問題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1996年,一項令人震驚的統計表明,與加拿大其他種族婦女相比,原住民婦女死於暴力的幾率要高出五倍。大赦國際(Amnesty International)2004年發表的題為《被偷竊的姊妹》(Stolen Sisters)的報告指出,對原住民婦女在“社會
和經濟上的排斥”是導致這麼多原住民婦女處於危險境地的原因,警方和政府機構對此缺乏有效的措施。

報告引述了將原住民家庭和社區拆散的政府政策的歷史,這些政策最終迫使相當數量的婦女陷入極度貧困、無家可歸直至墮落賣淫的境地。他們的這些弱點又為那些“本土和非本土男人所利用,對他們施以極端殘忍的暴行。”

大赦國際指出,針對這些婦女的暴行是由於種族歧視,犯罪者了解當局漠視這些原住民婦女的利益,對他們的暴行不會有太大反應,因而為所欲為。

海倫被謀殺案發生後於1999年進行的一項質詢發現,種族歧視在這個案子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質詢還發現,警方早就知道白人男子在侵害這一地區的原住民少女,但“並沒有針對這一行徑有特殊的警戒”。質詢要求這一錯誤不再重演,並要求警方向海倫家人道歉。

劉易斯理事指出,警方是存在種族歧視的問題。加拿大原住民婦女協會(NWAC)於2004年發起了一項名為“姊妹精神”(Sisters in Spirit,)的運動,旨在關注令人驚駭的針對原住民婦女的暴力行為,並尋求與各級警方合作解決警方與原住民缺乏信任的問題。

“眼淚高速公路”

劉易斯說,失蹤人口的報案程序極需改進,因為在許多案例中,警察僅為人口失蹤超過48小時的案件建立檔案,而此時案件線索已漸失明朗。她進一步指出,“姊妹精神”將同時建立相應媒體策略,因為歷來媒體都更願意報導白種人失蹤或死亡的案件,而非相應的原住民人案件。

劉易斯指出,“當許多原住民婦女在「眼淚高速公路」(Highway of
Tears)上失蹤時,媒體幾乎沒有予以報導,但當一位非原住民婦女,尼科爾-赫爾(Nicole Hoar),在同一高速公路上失蹤時,媒體則予以憤怒指責。

大赦國際估計,至少有32位原住民婦女在十六號高速公路,這便是臭名昭著的“眼淚高速公路。”這是一段漫長、荒蕪的公路,連接大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Columbia)的魯珀特王子市(Prince Rupert)和特瑞斯(Terrace)。
許多人在這一高速公路上搭乘便車,但是他們中的有些人,絕大多數是年輕的原住民婦女,永遠都未能達到她們的目的地。

連環殺手

另一原住民婦女失蹤“熱點”是位於埃德蒙頓(Edmonton)的哈利法克斯機場(Halifax Airport)。在過去16年有12名妓女在此被謀殺,其中5名是在2003年以後。

艾滋病教育家愛默博-歐哈拉(Amber O’Hara)正在全國範圍內主辦艾滋病講座,並撰寫一部關於原住民婦女失蹤的書。她指出,毫無疑問連環殺手正在加拿大許多地方出現。她相信至少有五名連環殺手在不同時間在大不列顛的哥倫比亞(B.C.)謀殺婦女。十六號高速公路上失蹤案便是其中一位所為。

在溫哥華市區東部失蹤的67位婦女中有一半是原住民,並且據信她們中的一半為一位來自庫魁蘭港(PortCoquitlam)名叫羅伯特-皮克頓(Robert Pickton)的連環殺手所害。羅伯特-皮克頓已被控謀殺27名婦女,其中絕大多數是妓女。
正在積極調查十六號高速公路的7宗命案的警察說,沒有証據顯示此乃一位連環殺手所為,但並不能完全排除這一可能性。

歐哈拉指出在皮克頓被捕之前許多年,溫哥華警方拒絕相信有一位連環殺手在該區活動。歐哈拉還發現,令人沮喪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戒毒項目,許多從溫哥華市區東部失蹤的婦女仍在等待治療的名單上。她相信如果這些婦女能得到適當的幫助和安置,她們中的百分之九十可能避免被謀殺的厄運。

歐哈拉指出:“我們的政府根本不把毒癮視為一種疾病。”她說:“誰也不是生來就喜歡吸毒或賣淫。我已經厭倦了政府說得他們是缺錢的說法。”

她仍奇跡般地活著

賽迪-莫裡斯(Sadie Morris),一位現年20歲左右的原住民少女,現在卡爾加裡的街上過著賣淫的生活,她說原住民少女的失蹤經常是由於吸毒欠債。她說:“這是很多人死去的原因。”她還說:“她們過度吸毒,欠債,不能自拔,最後自殺或什麼的。”

莫裡斯13歲起就開始在溫哥華的街上賣淫,她說她現在還活著簡直是個奇跡。

莫裡斯說:“在溫哥華我見得太多了,我見過有的女孩在垃圾箱裡…,我還見過有的女孩當街被殺死,然後被拖走,就那樣。你什麼也不能做,否則你就落得同樣的下場。”

莫裡斯的說法得到卡爾加裡另一名原住民女孩的應證,她只希望被叫做拉利莎(Larisha)。

拉利莎認為很多女孩走上街頭是因為她們有吸毒問題。她和塞迪都認為毒品是
罪魁禍首。那些女孩的失蹤多半是由於逃避虐待她們的男人或吸毒債務,或者由於欠債而被殺死。

拉利莎講述了她一個朋友的故事,她捲入賣淫,並染上毒癮。拉利莎說:“我想她是吸毒欠了債。”她含著淚說:“這樣很不好,我曾勸她別做這種事,可她不聽。”

去年,警察在卡爾加裡的一條河裡發現了她的屍體,懷疑她是被強姦後殺死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16歲華裔少女失蹤二月  家人擔憂
16歲華裔少女失蹤二月 家人擔憂
網上聊天被拐騙 澳洲少女失蹤4日後被救
華裔少女失蹤近半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