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手工製紅色醫療包 林包包傳奇復業記

人氣: 10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五日電)醫療救難隊上山下海去救人,紅色醫療包隨身帶,可別小看這些醫療包,有的裝載電擊器,有的配置點滴架,隨著救難隊遠征南亞海嘯等災區,每個醫療包都是手工訂製,物美價廉,背後有一段「林包包」復業傳奇。

這些醫療包按照功能,可區分成創傷包、呼吸包、加護包等,創傷包裝載生理食鹽水可沖洗傷口、軟式護目鏡可防血水噴濺到醫護人員眼睛,呼吸包裝是的呼吸內管、氧氣瓶等呼吸衰竭病患急救醫材,加護包裡有強心針、電擊器等高級救命術需要的醫材。

不管功能如何,這些醫療包一概鮮紅色,有大有小,最小是霹靂腰包,隨身揹包則可後揹,也可側揹,也有醫療包像行李箱可以拉著走,但箱身特別採用中間對開,內有透明書頁設計的內袋,每一頁藥材分門別類,一目了然,最大尺寸的醫療包側邊可拉出一根點滴架。

這些醫療包可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前台北榮總醫院急診主任胡勝川率子弟兵高偉峰、郭健中等醫師參加大型活動,經常丟三落四,實在丟怕了,到處打聽無有合用的醫療包,好不容易才有個登山包廠商介紹了「林包包」林何寬先生。
林何寬在十多年前,曾經擁有一家工廠,專門為捷安特、犀牛牌等大廠代工製造自行車袋、旅行袋。他告訴中央社記者,他既沒有開發國外客戶,也沒有危機意識,等到他發現訂單流失到中國大陸,為時已晚,只能無奈倒閉。

當急診醫師找到林何寬時,林何寬落魄到去工廠當警衛,慈濟醫院急診主治醫師郭健中說,林何寬一聽到醫師找上門訂做包包,手頭很緊,借了新台幣四萬元買材料及配件,利用下班時間趕製。

林何寬說,在九二一地震之前,台灣根本沒有人做醫療包,從國外進口的創傷包(藍色),又貴且不一定好用,就拿針劑袋來說,一袋只能裝十支針,台灣的醫師的需求是一袋要裝一百支針。

當中華民國大型活動緊急救護協會演講、出勤時,所到之處都揹著林何寬製作的紅色醫療包,引起了注意,別家醫院紛紛問「這麼好用耐用的包包哪裡買?」,經過口耳相傳,大家都不記得林何寬的本名,只知道要找「林包包」就對了,還不約同都指定紅色。

九二一地震之後,政府體認到要建立國家級醫療救難隊,各縣市衛生局、各大醫院急診也擴充急救人員物資,訂單都到了林何寬手上,於是,林何寬重回本行。

目前台北榮總、三軍總醫院、台北及淡水馬偕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台北市緊急醫療應變指揮中心 (EOC)、林口長庚醫院創傷中心、成大醫院國家級醫療救難隊、高雄榮民總醫院、慈濟醫院以及部分縣市的一一九,所使用的紅色醫療包,均是出自林何寬之手。

看起來似乎「客戶」很多,林何寬卻說,其實每批都是少量多樣,每位醫療客戶個別需求有異,連至連電腦包都要與眾不同,每個包包都是手工訂製,提包名牌大廠認為沒有利潤而不願投入,也幸虧如此,他不嫌訂單小,一個、兩個也做,才有生存空間。

進口醫療包叫價動輒一、二萬元起,相較起來,「林包包」費用只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曾經有家登山用品大廠注意到「林包包」,仿製一大批,嚇得林何寬以為又要丟飯碗,結果名牌不敵手工,醫療人員就是愛用「林包包」。
當記者要求參加林何寬的工廠時,他忙搖手說,「小小家庭式工廠,不好看」。

但是,一提到南亞海嘯將滿週年,他很驕傲地說,「我在電視上看到台北市救難隊揹著我做的包包,幸好我趕工做了出來,才及時讓救難隊帶進災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