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家研究各種方法 盼降低石門水庫缺水危機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八日電)兩次颱風造成石門水庫原水濁度太高無法使用,桃園地區大缺水,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專家們整合各部會的研究報告,分析出原水濁度過高的原因和近中長期因應之道。不過專家們指出,只要明年水庫集水區的颱風降雨量不多於艾利颱風的965毫米,缺水危機應該比今年還要輕微。

為了有效解決石門水庫原水濁度太高導致的缺水,行政院檢討推動石門水庫集水區土地使用管理和相關改善工程措施,但各機關所提的分析檢討和因應對策,很難掌握全貌,所以請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整合各單位的報告和資料,並透過現勘了解問題癥結,在8到11月間密集召開十次會議,提出近中長期改善對策。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執行秘書何興亞分析,去年艾利颱風和今年馬莎颱風的集水區平均降雨量均超過800毫米,兩次颱風雨量均集中在大漢溪上游的玉峰溪和白石溪集水區,總降雨量均超過1200毫米,是造成坡地崩塌與土砂災害的主因。

此外,石門水庫集水區地形過於陡峭,地勢由 135公尺上升到3529公尺,集水區所有崩塌面積中,有78%發生於坡度55%以上的陡峭地區;再加上頁岩地質遇水容易膨脹造成崩解,而且道路和人為開發太多所致。

何興亞指出,山坡地崩塌落石並非造成水庫淤積和原水濁度過高的主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沖刷下來,以及原先在水庫內淤積的細粒料被攪動所致,而且水庫上游的攔沙壩均被積滿,因此防災中心的近程計畫便提出清除庫區和上游河川已淤積的土砂,並建議設置土砂緊急堆置場,杜絕將道路或邊坡崩塌土砂堆棄於水庫集水區邊坡,避免二次土砂災害。

何興亞說,水庫和上游河川到底淤積了多少量的細粒料並未在這項計畫的估計範圍,加上環境監測資料不足,因此應急計畫只能在明年汛期前儘速清理最大量的淤積,這部份工作已經落實在水利署的預算內。

他強調,經過這兩次缺水的經驗,明年若再發生水庫集水區雨量過大,但只要不超過艾利颱風的雨量,因應的方式是保持發電系統運轉,可以快速在幾天內降低水濁度,再加上用別的水庫支援用水,桃園縣居民缺水問題應該很快獲得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