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指出了曾蔭權的管治困局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29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潘小濤12月28日撰文)香港特首曾蔭權首次到北京述職,獲得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等中國國家領導人接見。胡錦濤的講話只是重申中央“對曾蔭權和特區政府的工作是滿意的,並將繼續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溫家寶除了重述胡的中央精神,還特別強調,“目前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的態勢,仍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溫家寶所說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究竟是甚麼呢?

對這個問題,香港各界的解讀人言人殊:曾蔭權堅稱,溫總理針對的是香港經濟轉型還未成功,與政治無關;民主派則指出,溫說的是普選時間表問題。表面上,溫說的是經濟問題,但胡錦濤已表明,香港“經濟持續增長,社會保持穩定,民生有所改善”,既然胡、溫都強調香港的經濟已重回正軌,經濟轉型又不是曾蔭權上台後才出現的問題,溫家寶又怎會無端提出這個舊議題呢?顯然,溫應是針對“新的問題和矛盾”,是中央領導對香港問題有新的認識,也就是北京已從這次政制爭拗,體會到香港政制的局限性,不是撤換一個不得民心的特首,又或經濟復蘇、中央在經濟上給予香港足夠支持,就能徹底解決的。換言之,中央已看到特首的困局,無論誰上台,最後還會重蹈董建華的覆轍。

事實上,曾蔭權月中率領二十多位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到中環、為左派的簽名活動打氣,與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擁抱,其身體語言已告訴大家,他已選定左派和工商界作為管治同盟,標誌著他正一步一步踩著董建華留下的足印,步向董的困境。

曾蔭權剛上台時,本來希望以手上的行政、經濟資源及民意為基礎,周旋於各黨派及各個工商界山頭之間,超脫於這些勢力之外,也不跟某個特定黨派結盟。所以,他委任的新行政議成員,清一色是沒政黨背景、形象較好的精英,而委任黃仁龍做律政司長,更是刻意跟傳統左派保持距離。這樣,他在不同的議題,就可以找到最大多數的支持,對各黨派的政治“勒索”就可以置之不理,並擺脫商界的無理糾纏。但在目前的政制下,玩這種政治遊戲是注定失敗的,當遇到極具爭議性的問題,曾手上的資源(包括政府政策、人事任命等)又??不平時,他就會陷於被動,最後被迫選邊站,失去原來的超然地位。表面上,民主派太過僵硬,把他迫向建制派,但實際上,曾蔭權最後選擇跟左派和工商界等“建制派”聯盟是必然的,這次爭議只是加快他選邊站的速度而已。

第一,左派和工商界(建制派)在立法會擁有三十四席的大多數,在功能組別更有壓倒性優勢。第二,曾手上的行政和經濟資源,是建制派最需要的東西,曾可以作為籌碼,跟建制派討價還價,用政策“收買”工商界,對左派則以行政吸納對付。第三,必要時可向北京求援,由北京向建制派施壓。但曾蔭權手上沒有政治資源,不能誘惑泛民主派,當出現政改這種重大政治爭議時,他跟民主派的合作基礎自然瓦解。

曾蔭權現在徹底放棄當初“超然於各黨派”的管治策略,改為依靠建制力量施政,就像董建華那樣與商界、左派結成盟友,也逐步陷入董建華式的困局,強政勵治只是痴人夢話。所謂“董建華式困局”,就是說特首和他的政府永遠處於弱勢,該做事的不能做,不該做的就被迫去做,因為它只能不斷以利益換取管治聯盟的支持。在此情況下,政府政策自然要向商界財團傾斜,向各界別輸送利益,社會也就自然形成“官商勾結”的印象:油價高企時,礙於運輸業界立法會議員及其同黨派議員的壓力,政府要用種種藉口減免燃油稅;南海休漁期,礙於漁農界壓力,政府要向漁民施以援手;世貿會議期間灣仔商鋪食肆的生意大受打擊,礙於零售、飲食業界議員的壓力,政府又準備給他們減稅優惠....。

更可怕的是,工商界、財團、各界別的“胃口”只會愈來愈大,要求愈來愈多;而政府愈弱勢,他們的胃口就愈大,形成惡性循環。君不見“數碼港”之後,各地產商拚命施壓要政府“補償”他們,才有紅灣半島事件、西九龍計劃!

造成這種困局,並不是董、曾的錯,甚至也非建制派或民主派的錯,而是政治制度使然,無論誰上台,最後都會陷入這種困局而不能自拔。因為在現有政制下產生的特首,無論民望多高、能力多好,都有天然缺陷,就是缺少一個由市民政治授權給他的正當程序。沒錯,特首由八百人大選舉團投票產生,即使那八百人的代表性也不容置疑,但他們有代表性,並不意味就能代替或代表市民作政治選擇,到了政治角力的關鍵時刻,特首政治授權不足形成的“弱勢”,就會更加凸顯。

因此,在沒有正常的政治授權之下,特首即使民望再高,遇到政改這種重大的爭議時,也就無法展現強勢,更不能以民意壓倒對手。由於經常處於弱勢,特區政府過去八年都不能作大刀闊斧的改革,只能靠不斷的輸送利益去維持有效的管治。設想如果特首是民選的,而且擁有很高的支持度,所謂強政勵治、福為民開,自然水到渠成,用不著整天像小媳婦那樣看各個界別議員的臉色。

當然,每個人陷入這種困局時都有不同的表現,不一定出現董建華般天怒人怨的結果,曾的公關手段遠比董優勝,駕馭部下的能力也更高明,應對危機的表現也較好。但是,即使曾蔭權使盡渾身解數,能維持最基本的有效管治已經難能可貴,更不要說破立、功績了。

總結一句,由於政制缺陷,香港舉步維艱,要解決“特首和政府政治授權不足、立法會功能組別拖後腿”所造成的困局,只能從政制設計入手,否則香港只會空轉,直至把積存了百多年的社會資源消耗殆盡。所以,溫家寶所說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就是政制缺陷造成特首的“管治困局”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支持香港普選 北京關注政改大決戰
凌鋒:中共分化港人拖延民主
黃國華:請曾蔭權放老實點
曾蔭權北京述職將見胡錦濤溫家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