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為何是正月初一?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據明報新聞網報導)中國人民以寒冬將盡,春陽萌動之時作為新年伊始,其源頭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臘祭”。

“臘祭”據說原是神農氏時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的年終祭祀習俗,主要內容是感謝百神上一年的賜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同時伴隨驅疫禳災活動。

先秦時期,新年習俗處於萌芽階段。《詩經﹒7月》中記載了西周時期舊歲新年交替時的節慶風俗。冬天來臨,人們回到室內,堵住向北的窗戶,在室內生火,用煙熏鼠準備過年。所謂“8月剝棗,10月獲稻,為此春酒,慶賀豐收,孝敬老人。”是說人們收穫之後釀製美酒,慶賀豐收,孝敬老人。這時的歡慶活動因各國採用的曆法不一樣而沒有統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農閑之際,它是後來新年習俗的雛形。

新年習俗定型於漢代,經過戰國和秦朝末年的社會大動盪後,西漢初期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秩序比較穩定,人們的生活情趣高漲,一系列節日習俗逐漸形成,《太初曆》推行後,歷法長期穩定,正月初一作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確立。這樣一來,原來各地區分別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舉行的酬神、祭祀和慶祝活動便逐漸統一在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進行。隨著社會的發展,從漢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過新年的習俗癒演癒烈,燃爆竹、換桃符、飲屠蘇酒、守歲陽、遊樂賞燈等活動都已出現,慶祝的日期越拉越長,逐漸演化成為中國的第一大節日。

相關新聞
廣西侗族年初一趕賊節新歲求平安
過年需資金周轉 民眾可嘗試保單貸款
日本沖繩發展經驗可為台灣地方產業參考
二月十日歷史上的今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