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包心菜之旅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12日訊】自由時報 文╱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

玩完跨年之後,年節之間還該做什麼?這個問題出現在德國西北部時,會有不少人告訴你:「來趟包心菜之旅!」

也就是吃喝繼續,卻到郊外去郊遊健行呼吸新鮮好空氣,如果路線規劃好,還可以順便拜訪觀光勝地,玩到最後停腳歇酒館,讓綠包心菜加上濱可香腸伺候你。酒醉飯飽中包心菜成員會選出下一次主辦行程的「包心菜國王皇后」,整個過程不但可以聯繫情誼,又很有玩趣。

別小看德國綠包心菜,這之中還很有耐人尋味的歷史及如何才好吃的大學問,連「包心菜博士論文」都可以在圖書館裡找得到喔。

德國「包心菜之旅(Kohlfahrt或Kohltour )」顧名思義,當然和包心菜脫不了關係。但是更重要的是過程設計,人一定要走出屋外,旅程的最後才會有好吃的包心菜落入你口裡。「包心菜之旅」在德國西北部名號響叮噹,尤其是布萊梅(Bremen )與歐登堡(Oldenburg )一帶。一旦出了這附近,不用下到南德,就有人一輩子沒聽過這種郊外旅行。

據說「包心菜之旅」通常會在新年味濃的一或2月的週末舉行,在朋友、同學、親族或同好之間相約,也許一年才一次或是幾個月就來一趟,反正現在有了冷凍庫,德國綠包心菜(Gruenkohl )整年供應都不是問題。

要吃到包心菜之前,人們是約在某個地點,帶著裝滿食物的大背包相見,背包裡頭是這次主辦人在接下來幾個小時健行中,必須照顧各家「胃口」的東西,像是甜點、果汁、醃好的包心菜等。

通常在「包心菜之旅」中一定不會缺的就是各味酒精。那可能是二十毫升的小酒瓶罐,濃度在十六到四十百分比之間。每一有橋段、大石等休息角落,主辦人就會端出零嘴和酒,讓成員一路談笑不完、吃喝不盡。

有些人家會在郊遊行程中加入一些小玩藝,像是擲球玩牌等,端看天氣而定。而「酒精一口灌下」也有得比,不分年輕、老人家可以先把瓶蓋栓打開,放在鼻頭,嘴含著小酒瓶仰頭一口灌下酒精,比比看誰可以最快完成這項搞笑典禮。

「包心菜之旅」確實要練腳力,有時候一走可能就是七、八公里。所以主辦人的「野餐袋」要多大,就看團員人數多寡啦。通常行程裡會安排參觀一些過去不曾去過的景點、教堂或是特別勝地。最後呢,主辦人要把所有人帶到訂好的餐廳或酒館,那通常是傍晚六、七點該祭五臟廟的時候了。這頓晚飯所有人都知道該吃什麼,那就是「包心菜之旅」的終點大餐:濱可香腸(Pinkel )配德國綠包心菜!

放心,正因為年假中休假的人多,你很可能在同一家餐廳遇上好幾團要來吃包心菜的人,有時候餐廳中可能會擠上三、四百人都跟你點上同一道菜。「包心菜大餐」其實不只是濱可香腸和綠包心菜而已,通常還會有煮豬腿肉和烤五花肉、另一、二種純德國香腸及味道正宗濃郁的馬鈴薯佐餐。至於酒,反正大家一路都在喝,這時候配餐點的酒就任人自己選擇,有人喜歡喝啤酒、有人專點葡萄酒,因為香腸鹹,飲料是一定要的。

飽餐之後呢,加冕下一屆「包心菜之旅」主辦人的儀式就會上場了。很可能主辦人會要你看看盤子下面有沒有藏紙條,如果有,先別擔心,上頭寫的不一定就是你,可能是你往右邊數去第三名男士與左邊數來第二名女士,於是「包心菜國王皇后」出爐,下一屆的主辦人選就此敲定,來年又有好吃好喝跟好玩可以期待了。

接下來是酒醉醺醺的包心菜成員開始玩樂,可能打個紙牌、跳個舞或是由主辦人帶動遊戲節目。有北德人笑說,玩到餐廳打烊為止,反正北德沒有啤酒節來每年暢飲到昏,但是「包心菜之旅」一樣精采上陣,包心菜餐館營業時間還一定比10月啤酒節長呢!

這樣富有郊遊與派對性質的「包心菜之旅」是打哪兒來的呢?老實說,德國文獻上不太找得到紀錄。找來找去終於被人發現,在十六世紀末,曾有哲人提到過綠包心菜。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在十九世紀初,綠包心菜在北德布萊梅與歐登堡是冬天少數可以吃到的綠蔬菜,唯有經商富裕的生意人可以在這種隆冬呼朋引伴,騎著馬從城市散步聊天到鄉間,吃香腸喝啤酒品嚐這道菜。

一直到十九世紀中,由於生活逐漸好過,以及摩登交通工具例如火車與汽車的開發,開始讓平民也可以過過這種深冬的「包心菜癮」,市政府也開始提倡這種深具地方味的傳統文化,於是「包心菜之旅」在民間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包心菜餐」也變成一道慶典必上的地方美食。

而兩百多年來到底德國人是怎麼吃這道菜的呢?告訴你,只要在布萊梅附近大小城鎮問個媽媽,她就會滔滔不絕地告訴你「包心菜學問」在哪裡啦!

首先,包心菜不是隨便看到長出來就吃了,有經驗的人一定會等到冬天第一次霜降後,這通常得等到北德已經寒冷的11月。當地的人們看到霜降,就知道「包心菜的季節來臨了」!這之後採收的包心菜因為覆霜寒凍,不但組織已經破壞,水分易出好滾煮,還因為糖分開始轉聚在葉片中,凍得越夠包心菜就越甜。有德國媽媽等不及,認為用現代冷凍庫來代替霜降有著「同款效果與道理」。但絕對綠色天然者認為,不同就是不同,自然味與人工味,內行人一嚐就就能分辨出。

包心菜煮滾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和香腸、醃豬肉、培根等一起長滾,把肉味燉進菜絲裡,這是大家知道的秘訣。至於各家媽媽特有的秘方,那就只能傳子不傳外啦!

事實上走趟德國小心看,會發現這個在西北邊被叫做綠包心菜的一棵小菜,隨著地區不同,名稱就可能有差異,從「棕捲心菜」、「葉包心菜」、「萵苣包心菜」、「波浪捲心菜」到「冬季包心菜」都可以發現指的是同一種菜。似乎就像德文字典上光是對「Kohl」這個單字就有甘藍、捲心菜、洋白菜與包心菜等各種不同的翻譯一般。

這樣有名的一道菜到底「出身何方」?據說綠包心菜的來源該是地中海邊的希臘,或是歐陸的西海岸邊地區。原因是有人找出西元前四百年左右在希臘地區,就有類似這種形容的菜類出現。羅馬人也將這種蔬菜當成好菜,在羅馬廚房中頗負盛名。而種這種菜的農家,據說不少也因為這種菜而致富喔。

而對於這種包心菜的熱愛,當然難免引起「包心菜之爭」。據說北德城市布萊梅與歐登堡每年都會有小口角,看今年誰家的「綠包心菜」又甜又大又好。爭品質爭菜色之外,爭傳統也是「必爭項目」。布萊梅市據說到目前小勝一籌,因為該城拿得出證據來說,一五四五年當地就有「公開端出」綠包心菜當成慶典大餐的紀錄,所以嘍,這項傳統在那裡「最長久」。

傳統美食加歷史,歐洲人最能琅琅上口,更何況還結伴踏青,用美食Party當墊底。台灣年節吃很多好東西,也許也該來趟郊外遊,呼吸新鮮空氣健康身體,之後美食入口將更有佳味喔!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科學家公布全球變暖時間表
陳禮江:Auschwitz,歐盟應以歷史為鑒
澳洲瓦爾特建築公司倒閉債主芸集討債
歐盟軍售中國 美國續表反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